抑郁背后的杀手——双相情感障碍

很多人都了解抑郁,陷入抑郁的人往往都会对自己、对生活对未来失去了信心,陷入了绝望,甚至想到了轻生,这种痛苦到极点、绝望到麻木的感觉,除了本人也许很少有人能够体会。

随着大家对抑郁症的了解越来越多,更多的抑郁症患者也能够以积极的方式应对抑郁,能够去看医生,愿意接受药物,能够想到寻求心理治疗。但有时候我们发现,有些患有抑郁的人运气似乎没有那么好,抑郁的幽灵始终伴随,并且不论是住院治疗,还是门诊服药,效果都不是很好。这时候我们就要警惕是否自己患了双相。

双相障碍是另一种比较严重的精神科疾病,它又叫做躁郁症,顾名思义,得了这种病的人,时而躁狂,时而抑郁,躁狂的时候,可能会心情异常兴奋,觉得世界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自己有很多的计划要实施,自己能力很强,也会觉得别人的效率和速度都很慢,觉得自己很喜欢和别人交往,喜欢帮助别人做很多事情,有时候会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很容易发脾气,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做一些比较冲动的事情!并且自己感到精力很旺盛,睡眠也会减少,一天只要睡很少的时间(3-4个小时甚至更少)。如果与上面的情况越符合,就说明越有可能处在躁狂状态,但往往很多人只是自我感觉很好,精力很旺盛,头脑灵活效率高,人际交往主动积极,这样的情况自己感觉很舒适,别人感觉也很有感染力,但也可能是处在一种轻躁狂的状态;也许会发现周围会有这样的人,或者自己就经历过这种状态,有的人说,如果人一直处于轻躁狂状态那也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但往往我们的身体不会这样的理想化,就像过山车,有高峰就会有低谷,往往在很高的状态的时候,我们就会随后跌入谷底——进入抑郁的深渊;所以双相情感障碍的特点就是,情绪剧烈起伏忽高忽低

针对这样的特点,我们往往在躁狂发到很严重的时候,身边的爱人、亲人、朋友无法忍受的时候才会寻求专业的帮助,或者等到发抑郁的时候,自己才会到意识到生病了。

有人问双情感障碍对于我们会有什么危害?双相情感障碍的危害比较严重,因为这种病往往起病比较早,很多人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发病了,有些人是以躁狂的形式第一次发病,但更多是以抑郁的形式第一次发病。那么这种病如果治疗的不积极,就会反复发作,而且每当抑郁的时候自杀的风险也会很高;但由于比较多的人是以比较隐匿的轻躁狂加抑郁的方式发病,所以很容易被当做抑郁症治疗,但是治疗抑郁的药物并不能很好的控制双情感障碍,因此会出现反复发病、反复就医、反复住院的情况。

也有人发现,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聪明的病,因为患有此病的人大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在轻躁狂状态的时候,人往往会有极大的精力、想法和创造力、执行力,而这些都是职业成功的要素。

所以对于这种疾病,我们需要增加认识,尽早发现隐藏在抑郁背后的杀手,就会避免反复发病、不断陷入抑郁的恶性循环。

以下给大家澄清一下大多数人对于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的误解:

误解一:得了躁郁症就永远不会好了,也不能变回正常人了!

澄清:许多的躁郁症患者往往事业很有成就,有着幸福的家庭和满意的人际关系。但是患有躁郁症使得生活充满挑战,但是如果经过恰当的治疗,发展健康的应对技巧,稳定的支持系统就能够有效的管理症状从而更好的生活。

误解二:患有躁郁症的病人经常会在躁狂和抑郁之间转换!

澄清:有一些躁郁症的病人会在躁狂和抑郁两波动,但绝大多数的人抑郁的时间远远多于躁狂,并且躁狂有时候比较轻微并不会被识别出来,往往被误认为是抑郁好了的表现。而且躁郁症的病人也可以经历比较长时间的没有症状的时期。

误解三:躁郁症只影响心情!

澄清:躁郁症也会影响你的精力、判断、记忆、注意力、胃口、睡眠、性能力、自尊。并且躁郁症还和其他疾病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焦虑症、物质依赖、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和偏头痛。

误解四:除了吃药,没有其他办法来控制躁郁症!

澄清:药物治疗出于控制躁郁症的基础,自助策略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规律的锻炼、充足的睡眠、情绪监控、减少应激以及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的途径控制躁郁症的症状。

那么我们进一步需要关心的就是什么样的人容易患双相情感障碍呢?

首先这个疾病是有比较明确的遗传倾向的,如果我们的父辈存在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史,那么相比普通人群我们就会有比较大的可能患有这个疾病。所以从生物遗传的角度来看,这个病是因为大脑中神经细胞感受器上面的神经递质的活动异常以及生化过程的紊乱导致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需要服用药物来纠正此类失调的原因。

很多专家认为,躁郁症是反映了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压力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以遗传因素和生物因素不能解释所有的问题。比如重大的生活应激,比如说离婚,对于心境状态的起伏波动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以及创伤性的早年生活经历也会使得我们更容易患有躁郁症。很多研究表明,早期失去双亲,特别是母亲,早已被证实和躁郁症有很强的关联性。五岁以前失去母亲的孩子日后得到躁郁症的比例比一般的孩子要高出四倍之多。

所以当我们由于遗传或者早年的经历导致我们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同时在人生的某些时刻出现一些应激的累积(比如生活的变故和婚姻的冲突)就会是的我们表现出明显的躁郁症的症状,从而发病。

所以对于这样的疾病,我们需要认真的对待并且了解他的特征,从而避免危险因素(比如:紧张的生活变化、酒精和毒品的滥用、睡眠剥夺、家庭苦恼、人际冲突、不科学的服用药物)和增加保护性因素(监测情绪变化、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充分获得社会和家庭支持、规律医院门诊就诊和心理治疗),从而避免躁郁症的反复发作和改善生活质量。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反家暴法实施,身心的伤害无法被估量

  2016年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  说到家庭暴力,我们会很自然地与“殴打”、“谩骂”、“踢踹“、“鲜血”、“泪水”、“伤痛”等这些词语连接起来,让人感觉触目惊心……  这部法律的颁布,让家庭中出现的暴力行为造成的人身伤害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