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有一个不愿意上学的孩子,TA可能是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或研究生(当然中学阶段出现问题的情况更多见),可能在国内或国外,可能是间断不去(如考试前、或一次考试成绩未达预期、或近期遭遇某些挫折)或者已经有一段时间持续不上学,很多孩子可能伴有不开心、迷恋游戏、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容易发脾气、昼夜节律颠倒等,以下是一些一般性的看法或者建议,不一定完全符合你的孩子及家庭,不过哪怕只有一条能让你有些触动和认同,也许可以促发你的家庭和孩子的改变之旅~~~
1、首先,这不是你和家庭的失败,也并非特例。在现今的教育环境下,有不少孩子和家庭遇到了这样的困难。如果你跟随精神科/心理科医生出诊一天,你会发现门诊患者中有不少是来寻求解决这个问题的,希望了解到这一点后能够让你稍许有些安心。
2、这部分孩子中,有一小部分需要精神药物的帮助,比如孩子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焦虑抑郁、和失眠症状、甚至是精神病性的症状(幻觉妄想等),这时单纯进行心理辅导很难奏效,药物是必要的,请遵从专业人员(精神科医生)的建议。
3、绝大部分情况下,这个问题的产生已经累积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从幼儿园起,学习的重要性就一直被不断“催眠”),相信孩子比我们还明白。不去上学,一定是发生了TA所不能逾越的某种障碍,需要得到帮助。因此在这个时候再告诉TA学习有多重要、某个即将到来的考试有多重要、或者不断催促甚至要挟孩子去上学,往往帮不到TA。此外,也请做好康复有一个过程(有一部分需要较长时间)的心理准备。
4、平静下来,了解和分析潜在的原因非常关键,而有技巧、有策略地去解决这些问题更为重要,只是直白地要求孩子往往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比如对不自信的孩子叫嚣“你要自信一点!像个男子汉!”,只会让孩子感觉到不被接纳,反而更不自信、更加懦弱,从而成为“自我应验的预言”)。
5、常见的不上学的因素包括:纷乱冲突的家庭环境(让人无法安心学习)、希望得到家长的关注(比如家庭中有一位繁忙的、长期缺位的父亲)、令人担心的父母(比如母亲长期抑郁焦虑)、同胞竞争(比如家里多了一个弟弟)。学校因素也很常见,比如在学校受到欺凌、感到老师不喜欢自己或者老师太凶、难以应对的学习压力、同学关系的困扰、或者个人的自信系统已经崩塌、感到前途无望等等。
6、绝大部分情况下,治疗的干预目标应该包括父母以及其他的重要家庭成员、及其周围环境(如学校),或者说应该把问题当作一个系统、而不只是针对孩子一人来解决。在心理卫生领域,有时把这些不上学的孩子叫做“索引病人”(就像药引子一样),真正生病的是TA背后的那个系统,孩子不上学只是最为凸显的部分,起到了让周围人开始关注其身后的问题的作用。
7、这段时间最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不要破坏和孩子的亲密关系!不要破坏和孩子的亲密关系!不要破坏和孩子的亲密关系!这段时间里,需要家长设身处地地考虑孩子的困境、表达接纳和理解、沟通和协商,而不是用“死路”(即负面的表达方式,如指责、抱怨、唠叨、威胁、讽刺等)的方式来对话。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和孩子一起走出这段低谷的过程并不容易,紧密的家庭关系可以让孩子更愿意表达和沟通、更容易获得安全感和自信,也才更有可能走出低谷。
8、应该承认的是,这个困境对不少父母是很大的一个挑战,很多父母自己已经乱了阵脚、慌乱不安,然而这样只会向孩子传递“这个问题很严重!”、或者“我们觉得你克服不了这个困难!”的信息,让孩子更没有信心去面对。父母的“能级”需要高出孩子几级(包括耐挫力更强、情绪更平和、眼界更长远和宽广等),才可能相对游刃有余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因此,父母的自身心理建设很重要,如果父母感觉到自己很郁闷、很担忧、脾气很大、甚至忍不住对孩子说狠话时,你可能需要暂时放下孩子的问题,先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方法可能是锻炼、找朋友倾诉、逛街、吃美食、甚至找医生等等)。只有当父母真的信任自己的时候、才会相信孩子总有办法好起来,很多时候事情也就慢慢好起来了(这是好的“自我应验的预言”)。
9、最后,虽然很难有人愿意相信,但是不得不说,孩子不上学的困境其实是一份精心包装的“礼物”(其他困境也一样,如孩子游戏上瘾、和父母对抗、行为问题等等)。因为只有当孩子不上学了,家庭才会开始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发生的原因、并尝试作出调整和改变,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可以预防更严重的事情发生。比如父亲回家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多了,妈妈更关注到自己的需求而不只是一味为了孩子付出、父母调整了和孩子的沟通方式、父母开始了对婚姻的建设、着手帮助孩子解决学校困境等。
结语:每个家庭和孩子都是独特的,情况各异、解决方法也不同。不可否认,有的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并非要“长期”过程,而个别孩子问题则不那么容易,甚至孩子恢复上学的目标始终达不到。有弹性的的父母会逐渐意识到,即便不能去上学,孩子仍然可以找到其他人生目标,也依然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学习和成长~~~
转自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公众号
作者:康传媛 主任医师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危机一:情感隔离许多女性为了在周围人眼里保持独立的形象或是出于自我保护,常常会掩饰自己的脆弱和恐慌。她们独自撑起一片天空,被大家敬而远之地羡慕或欣赏的同时,却忘记了她们自己也需要支持。所处的高位,常使她们难以找到可以倾诉和求援的知心朋友,大部分时间处于“情感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