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反复催着焦虑症患者早点开始服药治疗

       有患者问我:目前感觉病情尚可控,没有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可否考虑先进行心理治疗的尝试?如果效果不好,再进行药物治疗呢。

      我的回答恐怕要被同行骂:高水平的心理治疗师比合格的精神科医生更难找,不是花钱多少的问题,现在的科研为主的考评体系选拔出的是“科学家”,极大可能不是高水平的医生或咨询师。

      焦虑肯定不是一种舒服的体验,时好时坏,您不治疗,它不会走。有遗传因素,也有言传身教的因素。它已潜藏于您的个性、待人处事风格之中,您思考判断的过程也饱含着焦虑的程式。为了避免焦虑,我们会尽快把事情做好,极力追求完美,绝对避免失误,回避太多的挑战,会对自己、子女的人生造成很大的影响。

     

      劝大家只做心理咨询不吃药,最符合我的利益,50分钟千余元不香吗?在好大夫网站上回答咨询对我来说几乎是做公益(苦笑)。收费是确立咨询界限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必须的。那我为什么还苦苦劝人吃药为主?

        那是因为,单靠自己去找心理咨询师,您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咨询师的机会只有20%左右(个人体会),往往是试错的过程,即使我做也不能保证每个患者的疗效。没有迅速的疗效,患者的生活、命运、家庭和人际关系会因为疾病发展而迅速恶化。而服药肯定是靠谱的,早吃早好,以我的用药风格,往往3~7天就可以见效,而且用量少,副作用较少。

       虽然有些人觉得现在还好,用不着吃药、治疗,这种想法更可怕,焦虑让你失去了承受生活变化或接受挑战的能力,当你以为好转时,可能是已经在刻意的逃避。生活是在继续的,事情是在发展的,各种好的坏的刺激会不时撩拨您焦虑的神经,不积极治疗,只怕以后症状会更丰富,更难治,而且年纪越大疗程越长,除了症状更严重的原因,还因为年纪越大越有想法、越固执、越积习难改。

      病人有知情权和选择权,但落实这两项权利极难。我应该是极擅长而且愿意科普的,让患者了解所患疾病和最优方案都比较吃力,可以想像一般的焦虑、抑郁病人的诊治过程是多么坎坷的试错过程了

       而且在焦虑症等疾病的的治疗上,和患者比起来,我相当于开了上帝视角,毕竟已有极丰富的成功经验了,但我也只能尽力多讲一些而已。患者是没能力和我这样的医生对赌的,没能力做出完美的判断,只能用自己识人的常识,选择自己认为可以信任的医生。个性决定命运,不同的选择,就是相差甚大的命运。

       服药之前,患者没能力评估治疗方案的疗效,但仍控制不住会犹豫琢磨,这就是焦虑症的表现,多处问询只会增加焦虑,反而要吃更多药,建议以我讲的为准,些许改动就会影响疗效。

      治疗改变命运,就从严格按我的嘱咐服药、开药开始吧。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调节心理疾病方法之自我暗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将现实与理想中的自我加以对比,结果必然是一定的差异,这个差异的存在会使我们对自己产生不确定心理,长此以往就有可能出现心理疾病。因此,就需要我们学会调节心理疾病的方法,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就需要自我暗示来实现自我肯定。自我暗示,这是使一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