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的九大误区

常见误区一:心理治疗=聊天。

真相: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或医生通过心理学的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帮助病人治疗心理疾病的科学。形式上是谈话,但并不是闲聊,虽然有时看起来没什么特别就像是聊天,但治疗师是在用合适的方法来理解和帮助病人,简单的谈话背后是医生或治疗师基于大量学习和经验的思考。

常见误区二心理治疗是解心结、讲道理。

真相心理疾病被很多人视为心眼小、想不开。很多人认为心理疾病“心结”打开就好了,而期待治疗师帮助病人解开心结。其实心理疾病是和多种因素有关的,先天的特质、小时候和父母的互动、成长的经历、当前的处境等等,如果非要说有一个心结,有时候也是盘根错节,先天、后天因素和压力交织在一起,有可能需要很长的治疗周期才能慢慢解开。也有很多病人的家属希望治疗师给病人讲道理,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以此来帮助病人,可是实际上心理治疗通常并不会做讲道理的工作,而更多的是去理解病人遇到的困难,帮助病人思考、理解自己的处境,用更理性的角度看待自己和他人,也得到更多的来自他人的支持。“讲道理”有时在我们看来是不尊重病人的,也许病人比我们懂更多的道理,对一个病人经历了什么一无所知,而只是冒昧地告诉病人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这对于病人来说可能只是一种冒犯。与其去说教,我们更希望去了解病人的心路历程,了解病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害怕的又是什么,无论是在治疗中还是在生活中。

常见误区三寻求心理治疗会让人瞧不起。

真相:寻求心理治疗和寻求其他疾病的治疗没什么区别,并不是可耻的事。只是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可能倾向于认为他人会贬低或羞辱自己,因为在他们心中对他人、对自我有很负面的感知,所以担心参加治疗会被别人瞧不起。有时,向别人求助这件事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件羞耻的事,似乎这对他们意味着向别人展现自己的脆弱。人人都有脆弱的一面,我们生来就是脆弱的,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照顾,长大成人乃至终其一生也依然需要他人的关心、赞赏、帮助、支持,承认自己需要帮助并不是件坏事。

常见误区四:心理治疗是和治疗师交朋友。

真相:心理治疗关系是很特殊的一种合作关系,病人付费,而医生、治疗师提供专业的帮助。治疗师在病人心中常常是重要的,但并不代表治疗师可以代替他们生活中的朋友。治疗过程中,有时病人可以说出即便对亲近的人也无法说出的感受,治疗师也会为病人严格保守秘密(除了自杀或伤人问题是例外)。治疗师没办法像朋友一样,只是会在特定的时间和病人会面,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发展朋友或恋爱关系,病人就没有办法继续安全、开放地表达自己,治疗师也失去了中立、客观的立场,心理治疗就失去了基础。其实不止在治疗中,即便治疗结束后也并不适合发展这类亲密关系,因为这样对病人来说通常只有害处,也可能会影响到之前的疗效。治疗师并不比病人生活中的其他人更适合成为朋友,虽然在工作中可能表现出包容和理解,可能会被病人理想化为完美的形象,但在治疗中他其实会有局限、会犯错,在生活中也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有缺点、也有自己的困扰,并不比其他人拥有更多好的品质。治疗师会帮助病人拥有更健康的人际关系,而不是自己参与到病人的生活中。

常见误区五选择治疗师要选同龄人。

真相:虽然有的病人会选择和自己年纪相仿的治疗师或者选择同性别或异性,我们尊重病人的选择。但心理治疗的工作是通过专业的技能来帮助病人的,心理治疗师是否能帮到病人,要看他经历过什么样的专业训练,要看他的临床经验,虽然一些阅历对理解病人可能有帮助,但并非只有是同龄人或者要有相似的经历才能理解对方。

常见误区六:每谈一次就应该感觉好一些。

真相:在心理治疗最初的几次访谈,通常治疗师是在完成评估的过程,也就是大致了解病人面对的困扰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这个过程通常并不会让病人感觉变好。在治疗逐渐展开后,也常常有病人觉得我今天谈完并没有感觉更好,治疗没帮助。其实心理治疗的过程根据病情不同可能需要从几周到几年不等,如果仅仅是短期的适应问题,也许几周的治疗就会有帮助,确实有些病人每谈一次就觉得好一些,这样几次下来问题基本解决,但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类似抑郁症、焦虑症这样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至少几个月才能见到明显的效果。而对于人格障碍或人格问题,病人有长期的已经相对稳固的模式(对自我、对他人的感知以及相应的互动方式),治疗往往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慢慢撼动固有的模式,从而带来深刻的改变。在治疗中,有时提到一些创伤或难以面对的经历,或是与治疗师的关系重现了病人存在问题的关系模式,也可能会让病人暂时感觉更差,有时这也是不可避免的,暂时的倒退往往是进步的必经之路。此外,如同其他疾病的治疗一样,治疗有时候也可能是无效的,病人支付治疗费用,是支付给治疗师的时间和努力,而非支付给疗效。

见误区七:可通过文字聊天进行治疗。

真相:有时我收到病人文字描述的困扰,其情感和痛苦流露在字里行间,虽然也很想去帮助对方,但很遗憾的是,确实没办法靠文字帮到对方什么。心理治疗是基于谈话的,可以面谈、电话咨询或视频咨询,去关注病人时时刻刻的情绪、感受和想法,还有很多需要通过谈话和病人核实的地方,来确定病人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常见误区八现实问题解决不了,心理治疗有什么用?

真相:些现实的困境会不可避免地给一个人带来情绪的困扰,心理治疗也无法改变既定的现实,但有可能改变面对现实的体验和态度。现实固然重要,但最终影响到我们的,是我们如何感知和体验现实,我们每个人如何体验现实而非现实本身决定了每个人的感受。比如同样面对分手这一件事,有的人觉得是失败感情的终结和解脱,有的人觉得是人生新的开始,有的人认为是人生毁灭性的终点,认为是自己失败的铁证。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去帮助病人用更适应的方式面对和掌控生活。

常见误区九疗效完全取决于治疗师的水平。

真相:治疗师的能力和经验无疑会影响到治疗结果,但治疗的疗效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病人是否愿意参加治疗?如果病人只是应家属的要求被迫治疗,可能再高明的治疗师也束手无策。此外,疾病的严重程度,病人思考自身问题的能力,治疗是否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病人的经济能力,病人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治疗效果。心理治疗是治疗师和病人共同进行的合作,是双方一起努力来帮助病人变得更好。

感谢阅读。

作者:陈伟医生哈医大一院心理科

关于心理治疗与:本文我用了心理“治疗”这个词汇,而不是心理“咨询”。因为我是医生、治疗师的身份,面向的是病人的症状、疾病以及其他困扰,一般会用心理“治疗”和“病人”这样的词汇。而在心理咨询师的角度,他们是对疾病之外的困扰进行工作,面对的不是病人,而称作“来访者”或“咨客”。其实两者有很多相通相似之处,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界限,本文的很多内容其实也适用于心理“咨询”。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如何解读别人身体语言

“他今天看起来垂头丧气,连胡子都没刮,是不是跟女朋友吵架了?”“她说话好嗲,还搔首弄姿,让人浑身不自在。”“开会时老板一直看着我,对我点头微笑,一定是觉得我表现很好。”你可能不知道,身体离头脑越远的部位,越能真实地反映人的本意。因此,准确地解读别人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