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2/25/2021

别随便把“抑郁”当抑郁症

抑郁≠抑郁症,在所有的精神疾病中,抑郁症很容易被误解。在理解的偏差上,又造成了公众谈“抑郁”色变,因为病耻感而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工作带来严重影响。所以了解抑郁症,科学对待抑郁症,是抑郁症治疗和康复的前提。近日,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辉瑞中国支持的“抑路同行”四方论坛在京举行,旨在凝聚各方智慧、群策群力,共同探索行之有效的抑郁症大众健康教育方式,让更多公众进一步知晓抑郁症、科学对待抑郁症、知道如何寻求帮助。

抑郁和抑郁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上班的时候被老板骂,郁闷;丢了钱包,难过等,这一系列问题而伴随的情绪常常被大家理解为抑郁症,其实这是正常人出现的短暂异常现象为抑郁。抑郁是一种负性情绪,是许多人都体验过的情绪,也是一种正常而自然的心理现象。抑郁不可怕,人生中总会碰到一些不顺意的事情,不能把偶尔的情绪低落划归为抑郁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季建林教授在会上表示,身体的(硬件)会生病,身体的软件(大脑的精神活动)也会生病,抑郁症是大脑的功能性障碍,是心-身的相互影响,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包括情感、认识和身体状况,不能望文生义。

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杨凤池教授也呼吁,公众对抑郁症认识上的一大误区就是容易混淆“抑郁”和“抑郁症”。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人群的抑郁情绪有增加的趋势。但是有抑郁情绪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得了抑郁症。抑郁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遗传因素,性格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不是造成抑郁症的必然因素。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抑郁症,大幅度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水平,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抑郁症治疗中心主任王刚教授指出,作为普通大众,如果发现身边的人或自己可能有情绪方面的问题,最需要做的不是冒然做出判断或诊断,而是鼓励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家来做。这一点很重要。

抑郁症可以治疗 患者需要好的依从性

季建林表示,抑郁症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三高两低”:高患病率(中国情感障碍的月患病率6.2%),高复发率(90%的患者在抑郁首次发作以后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复发,约75-85%的患者五年内会复发);高自杀率(抑郁症终生自杀死亡风险是10%左右,大概有1/10的抑郁症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有自杀、死亡的风险)。与“三高”相对的是:低识别率和低治疗率。目前对于抑郁症的认别和治疗均不足10%。

“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所以抑郁症患者不要拒绝帮助,要及时求医。”季建林表示,约2/3―3/4的抑郁症抗抑郁治疗是有效的,其中近一半患者可达临床治愈(症状缓解)。约70%的治疗患者是抗抑郁药物治疗,抗抑郁药品仍是目前最常用和首选的有效抗抑郁治疗方法。“接受全病程治疗(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治疗),复燃率和复发率会明显降低,因此患者的依从性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季建林说。

资深媒体人张进结合自身的经验谈到:抑郁症患者要打消病耻感,勇于求治。很多患者患病后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自己可能有了心理问题,觉得自己意志不坚定。其实,抑郁症往往不是单一因素所致,不要靠想当然地自己给自己“诊断”、“对症”下药,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千万不要因怕丢脸而拒绝积极就医,不要害怕吃药,疾病不是耻辱,治疗才是出路。同时,坚持全程治疗,不能把它仅仅理解为心理“感冒”,如果发现迟迟不见效,心理会受到很大的打击,所以需要做到长期心理准备,积极勇敢面对。

勇气和信心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也是重要一环。张进谈到,没有信心就没有了一切。信心来自于科学治疗,自我的信念,以及其他的方法,比如说运动、心理治疗,各个方面一起配合可有有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在谈及身边有人出现抑郁症倾向,作为家属朋友应该怎么办时,王刚提到寻求社会支持的重要性。通过找到一个正确的社会支持系统,不管是来自亲人还是朋友,有一个倾诉的对象,谈出心里的困惑,周围人给予理解帮助,坚强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应对抑郁症是非常有帮助的。

(来源:新华网 作者:孙慧)

抑郁≠抑郁症,在所有的精神疾病中,抑郁症很容易被误解。在理解的偏差上,又造成了公众谈“抑郁”色变,因为病耻感而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工作带来严重影响。所以了解抑郁症,科学对待抑郁症,是抑郁症治疗和康复的前提。近日,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辉瑞中国支持的“抑路同行”四方论坛在京举行,旨在凝聚各方智慧、群策群力,共同探索行之有效的抑郁症大众健康教育方式,让更多公众进一步知晓抑郁症、科学对待抑郁症、知道如何寻求帮助。

抑郁和抑郁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上班的时候被老板骂,郁闷;丢了钱包,难过等,这一系列问题而伴随的情绪常常被大家理解为抑郁症,其实这是正常人出现的短暂异常现象为抑郁。抑郁是一种负性情绪,是许多人都体验过的情绪,也是一种正常而自然的心理现象。抑郁不可怕,人生中总会碰到一些不顺意的事情,不能把偶尔的情绪低落划归为抑郁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季建林教授在会上表示,身体的(硬件)会生病,身体的软件(大脑的精神活动)也会生病,抑郁症是大脑的功能性障碍,是心-身的相互影响,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包括情感、认识和身体状况,不能望文生义。

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杨凤池教授也呼吁,公众对抑郁症认识上的一大误区就是容易混淆“抑郁”和“抑郁症”。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人群的抑郁情绪有增加的趋势。但是有抑郁情绪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得了抑郁症。抑郁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遗传因素,性格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不是造成抑郁症的必然因素。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抑郁症,大幅度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水平,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抑郁症治疗中心主任王刚教授指出,作为普通大众,如果发现身边的人或自己可能有情绪方面的问题,最需要做的不是冒然做出判断或诊断,而是鼓励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家来做。这一点很重要。

抑郁症可以治疗 患者需要好的依从性

季建林表示,抑郁症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三高两低”:高患病率(中国情感障碍的月患病率6.2%),高复发率(90%的患者在抑郁首次发作以后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复发,约75-85%的患者五年内会复发);高自杀率(抑郁症终生自杀死亡风险是10%左右,大概有1/10的抑郁症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有自杀、死亡的风险)。与“三高”相对的是:低识别率和低治疗率。目前对于抑郁症的认别和治疗均不足10%。

“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所以抑郁症患者不要拒绝帮助,要及时求医。”季建林表示,约2/3―3/4的抑郁症抗抑郁治疗是有效的,其中近一半患者可达临床治愈(症状缓解)。约70%的治疗患者是抗抑郁药物治疗,抗抑郁药品仍是目前最常用和首选的有效抗抑郁治疗方法。“接受全病程治疗(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治疗),复燃率和复发率会明显降低,因此患者的依从性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季建林说。

资深媒体人张进结合自身的经验谈到:抑郁症患者要打消病耻感,勇于求治。很多患者患病后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自己可能有了心理问题,觉得自己意志不坚定。其实,抑郁症往往不是单一因素所致,不要靠想当然地自己给自己“诊断”、“对症”下药,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千万不要因怕丢脸而拒绝积极就医,不要害怕吃药,疾病不是耻辱,治疗才是出路。同时,坚持全程治疗,不能把它仅仅理解为心理“感冒”,如果发现迟迟不见效,心理会受到很大的打击,所以需要做到长期心理准备,积极勇敢面对。

勇气和信心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也是重要一环。张进谈到,没有信心就没有了一切。信心来自于科学治疗,自我的信念,以及其他的方法,比如说运动、心理治疗,各个方面一起配合可有有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在谈及身边有人出现抑郁症倾向,作为家属朋友应该怎么办时,王刚提到寻求社会支持的重要性。通过找到一个正确的社会支持系统,不管是来自亲人还是朋友,有一个倾诉的对象,谈出心里的困惑,周围人给予理解帮助,坚强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应对抑郁症是非常有帮助的。

(来源:新华网 作者:孙慧)

上一篇:准爸爸的焦虑都有哪些呢下一篇:抑郁反复发作暗示躁郁症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中学生异性J往大扫描

  学生之间正常交往是值得赞同的一件事情,但是,异性之间要如何才能正常的交往,这需要他们自己善于把握这种人际交往分寸。   误解一: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与异性交往是长大以后的事。   这种说法听起来颇有道理,实际上却自相矛盾。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成长,而不是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