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2/26/2021

心理性疲劳:心好累,这是一种病!

有人问我:

我总觉得心很累,

做什么事都没有兴趣,

做什么都提不起劲,

上班的时候勉强应付工作,

下班之后只想在沙发葛优躺,

玩手机游戏。

我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

但我又不是想死。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我是有病吗?

“心好累”,我们几乎都试过这样形容自己。

我们每天都在喊累,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活在这个社会,学习累,工作累,交际累,生活累,好像干什么都累。特别是职场人士,常常有这么一种感觉:上班很累,工作中犯困,下班,这一系列的问题每天都在重复上演。

其实,这也是一种心理症状,专业名词叫“心理性”。其实,我们并不是真的那么累,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以及生活状态,大多与体力劳动不相关,但是我们还是经常觉得累。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常常感觉很疲惫?当我们经常处于这种状态的时候,又该如何是好?

01

什么是心理性?

所谓心理性,它与因连续工作而致使机体机体能量消耗的生理不同,它是指人长期从事一些单调、机械的工作活动,伴随着机体生化方面的变化,中枢局部神经细胞由于持续而出现抑制,致使人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明显降低,直至产生厌倦情绪。

心理疲劳常常带有主观体验的性质,并不完全是客观生理指标变化的反映。

02

什么人容易中招?

1.以偏概全

仅根据某个细节或非核心的部分信息便对自己、他人或某个事件做总体评价、下结论。

2.追求完美

具有此类认知方式的人,什么都必须做得恰到好处,不容许有半点闪失。

3.固着、固执思维

过于纠结某一事件或人生某一时段,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难以协调。

4.自我中心

思考问题、说话、做事都是从“我”出发,其他人也应该以“我”为中心,考虑到“我”的需要和感受,难于理解别人为什么会有跟自己不同的想法。

5.负性思维

具有这种认知方式的人,缺乏客观性,对人对事不能全面地思考和分析,脑海里充斥着各种负性暗示,对自己感到消极、悲观,比如“我无能”、“我无用”、“没希望”、“没有人喜欢我”等。

03

怎样走出心理性?

1.应学会自我调试,及时放松自己

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边工作边听音乐;与同事聊聊天、说说笑;在办公室里来回走走,伸伸腰;打开窗户,临窗远眺,做深呼吸;下班后泡泡热水澡;与家人、朋友谈谈心;双休日来个短途旅行等等。

在这里,要强调介绍“3分钟集中精力呼吸放松法”,感到时,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轻轻闭上双眼,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呼吸上,采用吐气比吸气长的方式进行腹式呼吸,能有效恢复元气。

2.增强心理品质,提高抗干扰能力

由于客观原因,我们也会常态处在压力状态下,一方面我们要积极调试放松,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积极增强自己的心理品质。

如调整完善自己的人格和性格,控制自己的波动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树立“得之不喜、失之不忧”的价格观等,养成开朗、乐观的性格,练就宽容、接纳的心胸。通过这些以提高自己的抗干扰力。

3.培养多种兴趣,积极转移注意力

培养和发掘多方面兴趣,如爬山、打球、看电影、下棋、游泳等等。兴趣多样,一方面可及时的调试放松自己,另一方面可有效地转移注意力,使不良情绪和心态能及时地转移到其他事物上,有利于消除感。

4.进行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

人的身与心,是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并不能彼此分割开来。一个充满活力的机体可促使人的心理面貌焕然一新,让心理上的与一扫而光。反过来,心理上的“强健”,也可帮助身体保持或恢复健康。两者始终处于一种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关系之中。经常参加娱乐活动和体育健身的人会知道,活动过后那一种轻松畅快的感觉是无可替代的。

5.寻求外部的理解和帮助

如果产生心理问题,可经常向家人、知己倾诉,心理问题严重者可以寻求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及治疗。也可以参加有关心理学的培训和学习,例如工作压力管理、情绪管理、科学减压等心理训练课程。

作者:庄杨

庄杨,国家心理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使用意象对话、催眠技术。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学

  人际关系学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古往今来,许多学者都在研究和教导人们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那么人际关系真的如此重要吗?其实我们很多需求的满足都离不开人际交往,因此交往也可以说是基本需要之一。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天生就有与别人共处、与别人交往的本能需要。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