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学生时代似乎都有这种体验:在考试结束后,仿佛立刻就忘了刚才考了些什么,但却总是会对个别的几道没做出来或是没来得及写完的题目耿耿于怀、念念不忘。其实,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作“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它指的是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要比已经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会更加深刻。
在德国心理学家蔡格尼克的一项记忆实验中,她要求被试者用几分钟时间去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这些事情所需要的时间大体相等,如写下一首你喜欢的诗、从55倒数到17、把一些颜色和形状不同的珠子按一定的模式用线穿起来等。在这些工作中,只有一半是允许被试者完全做完的,而另一半工作会在没有做完时就受到阻止,且允许做完和不允许做完的事情的出现的顺序是完全随机的。在做完这一系列事情之后,蔡格尼克要求被试者们立即回忆出他们刚才做了哪些工作。实验结果发现,被试者对于未完成的工作平均回忆可达到68%,而对于那些已经完成的工作却只能回忆出43%左右。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人们对于未完成的工作的记忆要比已完成的工作保持得更好,而这种现象就被称作是“蔡格尼克效应”。
的确,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会有较强烈的去完成它的动机,所以记忆自然也会较为深刻。这也是符合人们的记忆规律的,人的大脑总是将一些需要加工的内容放在工作记忆之中,而那些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的内容则显得相对不那么重要了。
那么,要怎样才能不让那些未完成的任务一直追着我们不放,甚至引发我们心理上的呢?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形成一个明确清晰的计划,把必须要做完的事情以及要花费的时间都逐一写下来,尽可能培养出一种比较切合实际的意识,以减少当下工作记忆的负荷。
总之,希望“蔡格尼克记忆效应”能够为我们所用,从而帮助我们更加有效率地投入学习和工作之中。
本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304)医院心身医学门诊主任彭国球进行科学把关。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图文无关)口述/羊驼驼整理/夏莫这几天去接秦秦放学,他总叫喊着要买气球。我带他到小卖店,买了两个好玩的氢气球,路上,他说回去了要奶奶陪他玩气球。儿子一直和婆婆的关系很好,什么事都想着他婆婆,有时,我不得不感叹,我这个做妈妈的竟然还比不上他奶奶。刚进屋,一阵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