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2/29/2021

手写一封信给自己

    这个春日荡漾的下午,丈夫回了老家探望婆婆,而女儿外出与同学玩。一个人在家的我正觉出丝丝寂寞,因为空气中到处是花香,阳光与春风在我的阳台上不停地预报着春的消息。就在这时,我接到了一个男子的电话,他说:“我们老了后,在一起住着吧,楼上楼下,或者对门对户。”刹那间,我心中一片温柔似水。这个男子,是我最初的爱恋,但我从未告诉过他。许多年来,我们就处成了话不说的知己,彼此之间亦流转着一种不可命名的珍惜与心疼。他没有喝醉酒,也不知为什么,忽然就在电话那边轻轻地说了出来。
    我怔住,然而我那么喜悦,仿佛看见很久很久以后的未来,我们坐在一起喝茶,这当中有他的妻,我的夫。
    这种感情,我们已经不愿意去明辨到底是什么了,但我们都知道,对方会为彼此而珍惜自己,却不会因为它而扰乱我们的生活。
    他说完电话就挂了。那样的时刻,我忽然很想做点什么,随便什么,仿佛不做点什么就是辜负了那样的春光与他的电话。
    我喝了茶,再听了音乐,再跟一圈的朋友讲了电话,可依然无法释放我心中的温柔。我还能做什么呢?啊,有了,不如,写一封信吧,不发出去的信。或许给自己,或许给他,又或许给一个不存在的同性知己。
    我遍寻家中,始终找不到我想要的信纸。我套上衣服,匆匆上街,去文具店找我想要的信纸,粉红色的或者粉蓝的再或者粉紫的。四周都有小花朵,还有着清雅的香味。
    回到家,我终于在书桌前坐定,铺开信纸,开始写信。写给谁呢?啊,谁都不要紧,就用:“最亲爱的朋友”这个称呼吧,这个称呼合适给自己,也合适称呼别人。
    我写着写着,却还是写给了自己。或许不对,我写给了少年时,相隔了18年前的我自己。我在信里这样写道:“我看见你,在课桌的那一端,等待新同桌时的紧张心情。你那天穿着姐姐的旧红格子连衣裙,衣袖有点长,你不停地想将衣袖挽上去……”
    记忆是一件非常奇怪的容器,所有的细节都会储存在里面,但却要由一个特别的契机才能再浮出来。因为这个下午,他的那通电话,与我的信,20年前某个上午的情形,再一次清清楚楚地展现在我面前。20年前的我自己,的脸蛋,的眼神,清清楚楚地透露出那颗年少而萌动的心。
    这一刻,我对20年前的自己充满了真心的敬意,当然还有喜爱,那个可爱的女孩,纯美如荷,还在懵懂无知时便能准确地喜欢上一个品德高尚的男孩。而许多年后,那个男孩成为了男人,并给了那份粉红的心事一个准确的回应。
    写完信,我将它收藏起来,收到我的私人保险柜里,丈夫自觉不去看也看不到的地方。每一个人都要有些秘密,或是甜密的或是酸涩的又或是痛苦的秘密。而在此之前,我的秘密只不过是一个私房钱的存折,那甚至算不上秘密。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只要一想起那封信,心中便觉得愉快。这让因为孩子而不得不在家里做主妇的我,觉得生活美好。
    很快,丈夫从老家回来了。大箱小袋地弄了好多家乡特产回来,一脸开心地站到我面前。我看着面前这个很快要进入中年的男人,不再复从前的挺拔英俊,但却添了许多家常。从前的他要简单无拖累,出远门时断不肯拉着无数的箱子;从前的他心在四海,也断不肯为回家或者远行表现出太多的情绪。
    而最重要的,原以为他回家一趟就会更自由的我,也满腔喜悦地站在厨房里,叮叮咚咚地做着菜,甚至还咿咿呀呀地哼着歌。原来我也是那般地盼着他回来。只一会儿他洗完了澡,便挤进厨房来做饭。我忍不住,在他充满肥皂香的脸上亲了一口。他的眼神竟然害羞,而脸也有点红。
    我大笑起来,那样愉快的时刻,真好。
    我一边炒菜,一边便已经打着腹稿,信的腹稿,给自己的信。
    这封信延迟到第二天时我才有空写。丈夫上班了,女儿上学了,安静的家,正合适我坐下来,用那叠美丽的信纸,给自己写信。写信的同时,我再一次清晰地重温了昨天:打开家门那一刻他的期盼与放松,他将一箱箱东西给我时的宠爱与微笑,他被我亲了一口时意外的喜悦。
    我在信中告诉30年后的自己:“请你一定要记得这一刻,你们曾那么温馨过。”是啊,逝去的恋爱季节里,我们的凭证都因为年青因为动荡而丢失了,而曾有过的那些甜密的记忆也因为婚姻的平淡与沉闷而消磨干净了。此刻,我一定要记下这一刻的心情,给30年后的我留一份爱情的凭证,也为30年后的我,留一份甜密的回忆。
    给自己手写一封书信吧,重温那些刚刚过去或已经过去很久了的美好时光。人生那么长,我们不仅需要别人的掌声,更需要对自己的肯定与鼓励。肯定之前的自己,鼓励之后的自己。所以给之前或之后的自己手写一封信吧,比写任何情书都要来得激情,来得聪明睿智。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上网及发手机短信成瘾是精神疾病表现

  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高科技,许多人对于电脑及手机的依赖程度也与日俱增,但其实这种生活方式并不健康。日前《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文章称,人们对于手机短信及上网的过度依赖有可能也是一种精神疾病。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杰拉尔德?布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