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的手电

    于丹曾经讲过一段自己独闯沙漠的经历。
    那是上大学时的一个暑假,于丹身上揣了200块钱,和两个师兄一起坐车去甘肃。他们在柳园下车后,先到了敦煌莫高窟。在那里的几天,于丹和师兄几乎每天都去游览洞窟。除了那些壁画让于丹感到以外,还有一个更让她向往的,就是沙漠里的鸣沙山。
于丹特别想去闯沙漠,每次和师兄谈起来,对方总是说等到哪天不看洞窟了,起个大早才能去呢。但是每天清晨,两个师兄总是背起摄影包就走了,只留下于丹一个人在旅馆里,守着一盆师兄给她买的大白杏。
    那天,于丹坐在招待所里想,师兄之所以不让自己一个人进沙漠,无非是怕时间耗得久,天黑了她会迷路。她终于坐不住了,去找了当地一个导游,借了一把大手电,然后她给师兄留了一张纸条:“我自己去看沙漠了,你们别担心,我带手电了。”
    那天,于丹除了带手电以外,还带了一把短刀、一条毛巾、一盒火柴、一壶水。头上戴了一顶破草帽,穿着牛仔短裤、小背心,一个人就奔着沙漠出发了。
    于丹走进沙漠的时候确实很激动,下午四点多钟,沙漠里面大概有三十八九度的高温,烈日炎炎。穿行在沙漠中,基本上是走一步退半步。一直走到突然觉得皮肤凉嗖嗖的。尽管于丹清楚地记得,刚才是顺着一条干了的河道来的,但这会儿别说河道找不着了,四处的沙丘全是一样,气温也突然像坐滑梯一样,一下降到了底,大概就零上四五度。
    此时,于丹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得生火。然而,沙漠上只有一种蕨类植物,叫骆驼刺,根扎得非常深。于丹就拿那把短刀在那儿刨,感觉刨得差不多了就用手扒,十指被扎得鲜血淋漓,但于丹已经顾不得疼。她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求生的欲望。她刨了一小堆骆驼刺,可划了半盒火柴也点不着。她突然想起带的一条毛巾,于是把毛巾垫在骆驼刺下面当引子。慢慢地,骆驼刺烧起来了。
    天快亮的时候,两个师兄终于通过这堆火,找到了于丹,继而就是对她一顿臭骂。师兄说:“你这个傻丫头,你知道沙漠有狼吗?你知道沙丘会平移吗?你知道沙尘暴吗?你知道沙漠里面温度一下可以降三十多度的吗?”
    面对师兄的一通责问,于丹一直摇头说:“不知道,不知道,最后一个还是刚知道的。”
    回去路上,师兄故意问于丹:“你带的那手电有用吗?”于丹这才想起来,她带的水、毛巾、火柴、短刀都在这次独闯沙漠中派上了用场,唯独手电没有用上。但于丹转念又想,她带的手电也是有用的,因为有了手电,她心中就不怕黑暗,就多了一份勇气和安全感。倘若没有这份底气,她也不敢独闯沙漠,不会在困难来临时还能保持一丝冷静。
    后来,于丹大学毕业后有过一段低迷时光,她的一个同学看出了她心态不好,转告了当时在海南、曾与她一起去甘肃的师兄。师兄知道她的情况后,立即给她写了一封信。那封信上只有5个字:“我带手电了!”
    看着这5个字,于丹扑哧一声笑了,随即又被深深感动。她明白了师兄的鼓励,也明白了无论人生的逆境与顺境,只要“带手电”了,就可以从容去应对,就像当年她一个人有勇气独闯沙漠一样。

文章来源于,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相关推荐:大学生带妈妈去上性教育课

  大学生竟把妈妈带到性教育课堂?这是近日记者采访广州一高校时获悉的消息。早在1988年,在国家教委和国家计生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应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性教育。但据记者调查发现,如今在广州高校中设置相关性教育课程的也廖廖无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