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何整日忧虑死亡?

    同事张姐的婆婆死了,闫爽和大家一起去殡仪馆吊丧。白色的挽联、庄严的花圈、低沉的哀乐,还有哀戚的亲人,这一切让灵堂里弥漫着肃穆凝重的气氛。突然,闫爽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额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人也慢慢萎顿下去。同事们大惊失色,叫了辆出租车拉着她紧急往医院赶。半途中,闫爽却自己醒了过来。大家关切地问她怎么了,闫爽不好意思地说,她身体挺好,刚才只是因为恐惧死亡。一句话说得大家面面相觑。
    6岁那年,外婆去世了。咽气前,闫爽一直握着外婆的手,一直到她的手变得冰冷。妈妈把她和外婆分开,泪流满面地告诉她,外婆以后再也不会回来了。闫爽“哇”地一声哭了出来。那时,她对死亡还没有什么概念,真正让她恐惧的是别离。此后一到睡觉时,她一闭眼,脑海中就立刻浮现出可怕的大棺材和一群身穿白色孝服的人。外婆则僵硬地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
    上小学后,一次,几个小伙伴相约去江边游泳,前几天刚下过雨,河水还很湍急。结果,一个小女孩不小心被江水吞噬了。等被捞上来,她已经死了。一个活蹦乱跳的生命刹那间从自己的身边消失,变成一具冰凉的尸体。闫爽吓坏了,突然明白了死亡的含义,也意识到死亡离自己并不遥远。从那时起,她就非常恐惧死亡。一想到自己或者亲人某天会离开这个世界,她就特别难受。自此,幼小的她显得比同龄人深沉很多。
    后来,她上了大学,然后工作了,但是对死亡的恐惧一点儿也没有消减。尤其是大学时,她一位非常要好的女友因为失恋从6楼跳了下去,更让她感觉人生如梦。夜深人静时,她常常突然感到一种无名的恐惧由心底而生涌出。此外,父母日益衰老,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这也让她忧心忡忡。她害怕他们突然离她而去。
    因为过度忧虑,她整个人也消沉起来。她常常想:既然人人都会死,那人们所做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此外,她变得神经兮兮的,比如看到一段有关死亡的文章,她马上就会联想到自己死后该怎么办?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在生活中见到“奠”字,她都会十分紧张。她很怕出门,走路时常担心被东西砸死、坐车会担心爆炸、骑自行车担心会被车撞死、从银行门口经过会担心碰到抢劫……发展到后来,很多东西都让她联想到死亡,比如看见手机,她就会想,人类发明了这么高级的东西,却对死一点办法也没有。看体育频道的时候,她就会想,这些运动员虽然现在身体强健,到最后还不是枯骨一堆!所以,她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觉得活着一点意思也没有。
    上个周日,全家人为她庆祝生日。当她吹灭23根蜡烛的时候,竟莫名其妙地哭了起来。父亲诧异地问她怎么了,她说自己很怕过生日,每过一次生日,她就离死亡近了一步。父母对望一眼,神情黯淡下来。本来喜庆的气氛一下子化为乌有。闫爽很懊悔自己的失言,可她却欲罢不能。
    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闫爽从中醒来,然后在黑暗中胡思乱想。她曾经无数次想象自己老死的情景:躺在床上,无力行走,先失去视觉,然后逐渐停止,最后逐渐失去听觉,在家人的呼唤中失去所有的知觉,掉入永久的黑暗……每每想及此,她都会不寒而栗。很多次,她叩问自己,为什么自己对死亡如此放不开?上天为何如此冷酷,为什么人要死亡呢?

    点评: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可以说,怕死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像闫爽这样整天忧心忡忡,草木皆兵,就不正常了,而是一种心理疾病。
    既然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结局,那么与其愁眉苦脸、消沉厌世,何不开开心心地生活,尽情享受短暂的人生呢?有一句话说: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我觉得这句话很有哲理!看开一点,你就会发现,其实死亡未必是坏事,正因为懂得了死亡,人们才更容易看透荣辱得失,才能笑对人生。生命短暂,而且只有一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倍珍惜,活出价值、活出快乐、活出精彩来!

文章来源于,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相关推荐:伤及心理健康的错误生活习惯

 伤及心理康健的不合错误糊口生涯风俗,头等舛讹习尚是缺乏流动,其它像翘二郎腿、如厕看报、刚睡醒立面前目今床,但凡公共优柔寡断却诱惑安康的欠好习惯。  近代组成人类出生的要素,医疗只占10%,生活生计风尚却占50%,其它状况占20%、遗传占20%。留存风尚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