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2/29/2021

八卦杂志为何有市场

    2006年8月18号和19号,香港偶像组合TWINS在马来西亚举办演唱会,台上劲歌热舞,台下九成的上座率,这次演出成功落幕。然而三天后,香港一家娱乐杂志封面上刊发了TWINS成员之一阿娇换衣服时的半裸照片。因为热卖,该杂志还进行了大量的加印,导致原来已经卖空的报摊上,再惊现大量的再版。
    记者问报摊摊主:这本卖得好吗?
    摊主:卖得好。
    记者:为什么卖得好啊?
    摊主:明星隐私都卖得很好啊。这期这个人,很多青少年喜欢她,卖得更好一点。
    记者:有了她的这些照片,突然就卖得更好了,是吗?
    摊主:对。
    在香港,明星偷拍的事件比比皆是,而偷拍的内容,又都以明星走光照片、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复杂的感情经历为主。报道的方向,大多是揭丑、探密、甚至带侮辱性质的。而一些娱记为了拿到这些猛料,往往会不择手段。这种不良媒体的偷拍行为,可以说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但我们注意到,像这样的事件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从名人的负面隐私中找自信
    心理学者苏晓波认为,无疑,八卦媒体利用的就是每个人内心都有的偷窥心理。对于别人或名人的隐私,人们并非都有兴趣窥探。人们对于他人的消极或负面的隐私,更感兴趣。比如,某歌手召妓、当红女明星被大款包养等隐私性传闻传播得最快。人们既为这些人的缺陷感到愤怒,又对此津津乐道,乐此不疲地传播,甚至会不屑地说:“什么名人啊?呸!一文不值!”人们通过窥探明星负面隐私,去掉明星们身上理想光环,使自己得到一个十分真切的结论——那些我们认为高高在上的人,其实骨子里和我们一样。可以说,人们热衷于从对名人的否定中找回自信。

    隐私源于对自身的好奇
    按弗洛伊德的观点,人们对别人隐私的窥探欲,来自于童年、来自对自己身世和来历的好奇心。对于一个突然从娘胎里降生出来的孩子来讲,对这个陌生的世界,他会有很多疑问,而最令他迷惑不解的就是“我从哪里来?”而父母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总是莫衷一是,“你是从妈妈腿肚子里钻出来的”、“你是被捡来的”,有些父母干脆对此不予回答。正是这些五花八门的答案和神秘气氛,总是无法使儿童满足。出生的秘密,就成了儿童的第一个绝对隐私。以此为起点,越来越多的疑问形成一种压力,导致儿童形成对隐私的好奇心和探求欲。
    窥探明星隐私是人类窥探父母隐私的延续。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破解了父母的全部隐私,从理论上讲,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就不会过分热衷于别人的隐私。只有那些儿童期窥探欲没有得到足够满足的人,到成年期后才会疯狂地窥探别人的隐私。有极少数人,通过窥探名人隐私的过程,来满足一种扭曲、变态的原始欲求。

    窥探别人隐私是获得认可的需要
    人生活在群体中,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体现自己在这个群体中的地位,满足被这个群体其他人关注的需要。就像在一个班级里面,成绩好的学生通过取得优异成绩来获得别人认可,成绩差的通过做小动作或调皮捣蛋来获得同学的关注。喜欢窥探别人隐私的人,大多数也是为了向别人炫耀自己“知道得比别人更多”。
    安全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所不愿为外人所知的隐私。为了不让自己的隐私暴露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大家都有意无意地在打探别人隐私的同时为自己设置一道防护栏。在潜意识里有两手准备:一是在自己隐私受到威胁时用以威胁他人,二是借鉴别人的过错来完善或提醒自己。

    呼吁健全法律的保护
    心理学者苏晓波说:“只要人格还没有成熟,人们就还会热衷于窥探别人的隐私;只要还有欲望被深深压抑的人,就会有人挖空心思地揭露别人隐私,借着别人的隐私,宣泄自身的欲望;只要人性还存在着缺陷,窥探隐私的喜好就永远不会结束。”
    那么,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法律要更加健全,在新闻自由与个人隐私权之间找到一条相对合理的底线。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几种自荐晋升的策略

  胡安工作很出色,具有创造力并善于与人沟通,办公室里的人都经常征求他对一些十分重要的计划的意见。他在职业发展方面,下一步顺理成章的是晋升到一个权力和责任更大的岗位,这也是胡安所希望的。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仍在原来的岗位上工作。人们不禁要问,胡安工作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