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家庭消费大调查
问卷调查
教育是家庭支出的大块头,尽管国家财政对教育领域的投入逐渐增加,但目前家庭依然承担了大部分的教育经费。此外,在职场竞争压力下,很多人选择了培训、认证等各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优势。教育投入,不仅仅是对下一代的培养,也成为了人们在职场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武器”。
本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珠海200户家庭进行了教育消费调查。其中有效问卷193份,有效率96%。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家庭教育支出主要在孩子读书方面,不过收入对教育支出也有很大影响。结果还显示,大部分人对教育消费比较理性,即使收入增加,也不会随便增加投入。
行家点评
孩子教育消费大多都顺应传统升学压力
珠海市美国TPR英语专修学校总裁办主任潘璆
教育消费不同于其他物质消费和服务消费。其关键在于,它不仅能够给家庭带来预期的满足,而且具有潜在的不可估量的利益回报。所以,家庭对教育消费的选择,首先是考虑学成之后能否给自己带来预期的收益。教育收益的范围很广,对家长而言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成人而言包括职称评定、职务提升、岗位改善、收入增长、自尊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等等。正因为教育消费能给消费者带来预期的满足感,同时还具有潜在的利益回报,所以教育消费的购买心理和行为是复杂多变的。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家庭教育消费缺乏科学指导的情况令人担忧。这一现状,正反映了当下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的普遍现象。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珠海家庭的教育消费分析报告,非常有代表性地暴露了家庭在教育消费的结构、支出比例、目的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而且不善于聆听孩子的心声,更没有好好了解自身真正的教育需求。
另一方面,我们可喜地看到,在外界刺激和内在需求的作用下,家庭在采取购买行为前,都会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目标、财力、时间等情况,对教育消费的目标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挑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家庭在教育消费上都倾向理性。不过,我们深入观察、访谈和分析后,却发现家庭实质上对教育消费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大部分存在从众、跟风、攀比心理。比如,涉及孩子教育,不得不顺应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升学压力,教育消费全向其倾斜;成人更是迫于社会压力,只好顺应需求而不断充电。
消费样本
会学习的女人才能保持长久的魅力
姓名:李晓为,女,未婚
年龄:25岁
职业:月入约3000元,婚纱摄影公司经理助理
晓为觉得,对于一个女孩来说,除了会打扮,还要会学习,才能保持长久的魅力。
对于教育投资,晓为从来不手软,前几年来她参加了成人高考,获取了大专文凭。最近半年先后参加不少专业培训班,包括英语、日语、跆拳道。不过,这样的压力也不小。
“我是存够了钱才去学的”,晓为觉得出到社会,向家里人要钱读书和学习不好意思。
“工资确实有点不够用”,晓为说,尽管之前存了一点小钱,但大多都是花在了学习上。英语、成人高考、跆拳道培训班虽然不算贵,但加起来也要近3000,相当于一个月不吃不喝赔进去。日语学习已经投入超过1.5万,仍在继续学习,因为她希望的工作要用到日语。现在她每月学习费用大约占月收入的三分之一,即1000元左右。
尽管如此,晓为觉得把钱花在教育上还是非常值得的,她觉得这是一种长久投资。结束日语学习后,她下一步将会考虑自考本科。
教育经费要长远规划才不会乱了阵脚
姓名:陶子,女
年龄:33岁
职业:月入一万元,一家三口,广告业务员
陶子爱人在房地产公司任职,家庭经济情况还算不错。家有小儿今年九岁,正上小学三年级。目前陶子家庭教育开支主要是托管和培训费用,这笔支出月均大约为1000元。此外,陶子也参加了一些专业知识培训班、成人函授班等,这笔开支每年在4000元左右。“我会有一定规划,但也会根据收入变化调整”,陶子说,随着孩子的成长,教育开支也会越来越多,但夫妻俩的收入却不敢保证一定会呈逐年递增状态,一定得有规划才不会乱了步伐。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说起幼儿心理问题,估计很多家长都会为此问题感到甚为头疼。不仅仅是因为害怕自己的孩子会因此而受到不好的危害,更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宝宝去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为好。如果您也正好为这样的问题而焦躁、烦忧的话,不妨来看看心理专家们是怎么说的。 专家指出,幼儿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