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2/31/2021

17岁:请你来认识我

    我曾经是一名中学教师,曾和自己心爱的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过泪。后来又到报社做了编辑,也常常留意有关中学教育方面的栏目。我认为自己还是比较了解现在的学生的。常听别人说:“唉,现在的孩子啊,可真是……”语气很是无奈。每当这时,我就想替孩子们辩解。于是,我采访了一些普通的学生,听完这些十六七岁孩子的心声,您也许再不会觉得他们很“另类”。在他们有点叛逆、有点玩世不恭,甚至一点都不善解人意的表面下,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样传统善良。与成年人不同的是,他们只是少了些伪装罢了。

    我渴望宁静

    宁静,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么简单;宁静,也并不是人们想像中的那么容易得到。经过一天繁忙的学习,总是想早点到家。在夜里,能够得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让自己的心灵自由自在,随心所欲遨游想像的空间。其实,享受宁静,是人生最美的感受,就像置身于一泓清凉澄澈的湖水旁,能立刻消除人的烦躁和。

     可是,享受宁静,如今却成为一种奢望了。每当我在书桌上写字时,总能隐隐约约地听见不远处的麻将声。几乎天天晚上有那么一些人总要“切磋切磋”。每当听见这声音,我真是烦躁极了,但又无可奈何。卡拉OK作为一种娱乐活动,我并不反对,可是如今,晚上时常听见楼里叽叽呀呀地唱,真是既可笑又可气。想想大家都是邻居,又没有办法向他们提出抗议,所以还是忍了。可是我不知忍耐限度有多大,我还能忍耐多久。这些的声音,不仅打断了我的思路,也让我的心绪变得烦躁、情绪易于。但我从来不把这个当做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借口。我比较乐观,慢慢地把这些当做一种对自己的磨炼和考验。我真渴望一片宁静。有时自己真觉得,宁静的世界就是人间的天堂。

龚文荣 17岁 高中学生

    我需要理解

    夜已深,但看看书桌,却还有一堆书要看。向窗外望,远处似乎还有几盏未熄的灯,我想虽不一定全是学子的台灯,但大部分应该是他们的,因为我了解学生。想想这“残酷”的现实,不由得又让我想说几句心里话。

    有时候,看到自己所取得的一点成绩,心里也有一丝欣慰,但它并不会持续很久,因为时间不容许我自满自足;有时候,看到一大堆做不完的作业与看不完的资料,我也心烦,但它也不会持续很久,因为时间不容许我去自寻烦恼;有时候,也想安排一点休息与娱乐的时间,但时间告诉我得马上去完成作业;有时候,当我遇到困难时,特别是当我遇到难解或解不出的数学题时,我十分地困惑,因为这不仅打击了我的信心,还浪费了我的时间。最后我很无奈,烦恼不成,娱乐不成,偶尔的游离学习之外,轻松一下更不成,因为时间不允许我这么干……

    学习真是一件十分艰苦的事,如果没有特别聪明的脑子是无法轻松地去完成的。学习成绩决定了一个学生在老师与同学心目中的地位,甚至关系到他的命运;学习成绩也寄托着自己与父母的热切希望。因此在无形当中,学习成了一种责任,一步贯穿人生全局的棋,也因此在学生心中烙上了深深的印记,成为一种追求的目标。可事实上,获得理想的学习成绩并不简单,因为它不仅考验人们的脑力、体力,还考验心理能力。
所以,我希望在我偶失“前蹄”的时候,关心我的人,不要问我为什么。我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学生,应该允许我疲倦一会儿。家长更应该理解,疲倦了,就要休息……

  王燕 17岁 高中学生 

    烦恼相伴成长

    长大,也许是每一个孩子的心愿。记得我小时候总是盼望着自己能够早日长大。而今17岁了,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一个令人“尴尬”的年龄。也就在这不大不小的时候,烦恼孕育而生了。现在的我渴望平等,不希望被看做是一个孩子。对待一些家里家外的大事,我更渴望父母能听取我的意见,通过平等协商来解决。但很可惜,长辈仍受着中国旧观念的束缚,就像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所说的:“若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这似乎有点过,在我家里问题还没那么严重,随着我的长大,父亲与我之间的平等关系也在递增。

    现在的我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渴望独立。我曾戏言,给我一间小屋,我要一个人生活。这是我心态的反应。今年暑假,我去看望外婆。外婆家在郊区,离这儿很远。我向父母亲提出让我一个人回来,好说歹说,才说通他们,然而外婆还不放心,最终还是让表姐送我回家。其实我也不想通过这说明什么,我只想证明给自己看,我能一个人出远门了。但这是否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呢这种独立只是一个方面。对于我们这样的学生是无法在生活上完全独立的,尤其是能独自面对社会的心理独立。能够通过独立的思考解决生活、学习上的问题,承受压力,经受考验,不再依赖父母,这才算真正长大。成长的烦恼,就像是人生的调料,若没有烦恼,生活也会变得平淡。在成长中解决烦恼,也许是成长的一大乐趣吧。

茹志鹤 17岁 高中学生 

    17岁不哭

    17岁,最初给我的感觉确实挺不错从大人们投来的目光中,就能看出那并不止于单纯的溺爱、关怀,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信任与期盼;叮嘱的话语,少了几句“别太皮噢”“过马路要当心啊”却多了几声“用功些,你一定行”“我们支持你”感受着这些,深深的自豪和无比的自信充满了我的心扉。

    17岁,也带给我些许的无奈。到了这年龄,许多小时候心爱的衣服已“包容”不下我,只好换些大人味的衣服。遇到个熟人的小孩,多希望听到那一声甜甜的“姐姐”,可那小小的投来疑惑的目光后,一声“阿姨”脱口而出。听着这个陌生的称呼,总觉得有些难以接受,真叫人有些不知哭好还是笑好。

  17岁,烦恼的事自然也不少。考试考砸了吧,不想再红着眼睛准备回家挨“洗”脑,“大人了嘛,整天哭像什么啊”于是孤对残阳,久久徘徊不去。有时和好朋友吵嘴了,大家总不似以前那般无所顾忌地先开口,于是夜深人静,辗转不能入眠。最使人苦闷的是,就连和异性朋友稍有些谈笑,也会招来四周的“X”光白眼唉,有时想来真有些鼻子酸,不过到了最后,我总是能自己从烦恼中解脱出来。或许我们是到了这个多思多愁的“雨季”,但雨后的阳光却是更灿烂的。因为17岁,我学会了——不哭。

周蓉艳 17岁 高中学生 

    后记: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包括曾经很优秀的学生往往输在心理上,因此被埋没了一生,失去了人生中重要的机遇。所以说,老师、家长不仅要正确引导学生,更要注意他们的心理状况,要体谅他们,因为学生们也有自己的难处。我想一位优秀的老师应该懂得学生的心声,应该会处理和把握这些事情,因为他她 曾经也是一个学生。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人际心理:十类朋友不宜深交

真正的朋友就是让自己值得珍惜和信赖的知己,也是自己心中最信任的人,朋友是会懂得感恩和回报,讲义气守信用有良心,朋友之间应该是相互的付出、不是索取,能够与你心理同甘共苦共患难的人。所以,在交友时一定要警惕,以下十类朋友不宜深交。 警惕!十类朋友不宜深交 第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