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博士生的自杀经历

  
浪迹天涯十多年才使自己心态成熟,终于有勇气回忆十年前的那场或悲或喜、或美或恶的旧梦。此时,我想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苦难和挫折可以成全一个人。”我的耳边还响起现代大诗人里尔克在荒诞奈的生活中的哀叹:“有何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这十多年虽无胜利可言,但至少我终于挺到了敢用解剖刀揭示十年前的伤痕的一天,敢平静地袒露自己的自杀经历。

认识自杀

当我还是5岁的孩童时,我就知道了什么是自杀。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当时我和受迫害的“臭老九”父母在四川东部华蓥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避难。华蓥山区即是小说《红岩》中描写的主人公双枪老太婆打游击战的地方。那里的民风古老淳朴,山妹子格外泼辣能干,爱憎分明,性格刚烈。令人遗憾的是在那个大山区,剽悍的山民们的性格也很粗犷甚至野蛮,大男子主义盛行。夫妻之间爱得坚如磐石,恨也恨得石破天惊。大山的女儿们一旦愤怒,常用的方式就是“一哭二闹三上吊”。有的妇女和丈夫闹纠纷,发起怒来就拿东西出气,于是怒火冲天后把本不富裕的家砸得一塌糊涂。农妇们每每砸坏了东西便追悔莫及。有些人生起气来便把家具丢进冬水田里,绝对摔不坏,怒气消了以后夫妻双双再去水田里的烂泥中搜寻家具。那时,山村的每一位妇女几乎都干过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傻事。我的一位邻居大婶在一次家庭纠纷中竟然把她搬得动的家什都扔进了坡下的冬水田中。那时候我年龄小,天真幼稚得喜欢看别人吵架,尤其喜欢看气得双脚跳的大婶奶奶们把东西抛进水田中,以为那才叫好玩。

一天,村子里的丁家大婶和大叔闹起纠纷,先是为小事吵架,然后打起来。后来,丁大叔被其他男人强行劝拉开后,生闷气离开家到地里干活去了。丁大婶先扔了几件东西,然后自己回屋去。我和包括丁家孩子在内的几位小伙伴一直像看大戏一样看着两位大人吵架打架,不但不为他们悲哀,反而觉得好玩,甚至对丁大婶没有多扔几件家什而感到遗憾。一个小时以后,小伙伴们该各自回家吃午饭了,丁家小孩却敲不开自己家的门。邻居们手忙脚乱砸开门一看,出事了!丁大婶上吊身亡了!

后来,我听父亲说那叫“上吊”,上吊的书面语言叫“自杀”。我还很好奇地问自杀后人是不是真的死了,父亲告诉我当然是真的死了。我马上意识到再也见不到平时很喜欢我、常塞给我一个山药蛋或者几粒蚕豆的丁大婶,意识到她的两个年龄如我一般大的孩子从此再也见不到妈妈了。一下子明白了自杀是多么的可怕。后来,我见过多次老人去世,以及车祸、水灾等意外死亡,都没有那次丁大婶的自杀可怕。

我第一次产生自杀的念头是9岁的时候。那是一个秋天,我和一个根红苗正的孩子打了一架。小孩子打架本来是很平常的事,双方都有责任。但是为人师表的父母总是教育和惩罚自己的孩子。我被母亲重重惩罚后哭着上山打柴。夕阳黄昏中秋风瑟瑟、满目荒凉的自然景象竟使我产生了一个奇特的念头:人活在世界上真没有意思,真想从高高的山岩上跳下去。于是我迎着夕阳走向岩边。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夕阳真美,想起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句很小时就被父亲强迫背诵的古诗。到岩石边上,我停住了,伫立在那里静静地思考,竟然一点也没有死的恐惧感。面对百尺危崖,我根本没有想到跳下去的后果如何。我也很自然地想到了丁大婶的上吊自杀,但并不是5岁时的“自杀印象”制止了9岁时的“自杀行动”,而是一向倔强好胜的我想到了该去和那个小伙伴再打一架。

生命的得失确实是一瞬间的事,一念之差就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13岁的时候,我迷上了台湾歌星张行的随机应答式歌曲,我特别喜欢他有关自杀的一句歌词:“自杀是用长枪还是用短枪?”我仿佛发现了一个新天地:自杀的方式除了我曾经见过的山村妇女上吊、投水、跳岩、喝农药等“传统方式”外,竟然还可以有现代化自杀方式:用枪。虽然在此之前我多次在电影中看到日本鬼子战败后用指挥刀剖腹自杀的镜头,也看到过狼牙山五壮士不愿做俘虏跳下山岩的画面,还看到过革命英雄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壮烈景象。我却不明白为什么张行要在歌中讨论用长枪或者短枪这样的自杀方式问题。

15岁时,读莎士比亚的剧本,读到了《哈姆莱特》中的那句名扬古今中外的台词:“活着或者死去,是一个问题。”我才隐约感到自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开始沉思生存的意义和死亡问题。

17岁时,我在外文系读大二,教我们的外教为了让学生练习口语,总是提出各种有趣的问题叫我们讨论,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怎么自杀?”同学们七嘴八舌,自杀的方法被不知天高地厚的大少男大少女们“想像”出来,除常见的自杀方法外,有的甚至想到了被大鲨鱼吃掉;去和白雪公主一起到森林中采蘑菇,采着的却是毒蘑菇,吃后在不知不觉中死去;去南极或者北极,冻在冰雪中争取千年以后复活……我竭力推崇的是前人实践过的两种方式:海明威亲自体验的把枪口放进嘴中和杰克?伦敦在他的代表作《马丁?伊登》中主人公的漂浮于海面上,在对往事的尽情回味中慢慢下沉。我实在太佩服这两位硬汉子的小说和生存方式了。

但是,连我自己也无法相信,就在英语课上高谈阔论后不久,我竟成为自杀者,而且采用的是杰克?伦敦的自杀方式。

体验自杀

初恋时不懂爱情,一旦相爱便奋不顾身,激情澎湃;一旦失败也奋不顾身,悲痛欲绝。据统计,因为初恋失败产生自杀念头的青少年几乎占失恋总人数的10%以上。这种现象在喜欢奢谈精神崇尚情感的低年级大学生中特别严重。因为忍受不了失恋的痛苦而自杀的大学生占大学生自杀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失恋也是大学生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

因为从小随着受政治迫害的父母生活,我遭受的磨难比较多,在同龄人中,我显得早熟。大学期间是一个事业狂,主张事业至上,为了事业可以舍弃爱情。大学一年级时,我的两位同学坠入了情网,不久就失恋了。两人都非常悲哀,其中一位想自杀。我觉得为爱情而自杀实在太可笑了,是愚蠢行为,于是把那位想自杀的同学李君痛骂了一顿,骂他没有志气,用“大丈夫何患无妻”这句古人的豪言壮语安慰他。骂归骂,我们仍然组织了一个守护组,把他严密地监护起来,陪他游玩,和他一起学习。失恋后的前十天,他的情绪糟透了,喜怒哀乐变化无常。十天后,他逐渐平静下来,失恋不失志,决心参加研究生考试。几年后李君成功了,今天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师,在学术上极有建树。事后他告诉我,根本不是我的责骂起了作用,他改变自杀主意的主要原因是他突然想到了在农村含辛茹苦一辈子把他抚养成人的父母。今天,他认为当时的自杀完全是一时冲动的盲目行为,很可笑,但也可以理解。

一年后,我体验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自杀。我和李君互换角色,他成了我的监护人和开导者。

18岁的爱情也许是世界上最疯狂最痴情也最不稳定的爱情,爱如潮水退也如潮水,正在激情最盛爱得最疯狂的时候我失恋了。猝不及防的感情灾难突然降临,18岁初涉人世的理智和自控力根本无力承受。我并不是因为失去一个好女孩而痛苦惋惜,而是陷入深深的自我谴责中。我首先想到的是邓君一定十分痛苦,因为我们分手的原因是双方父母有矛盾,于是坚决干预我们的爱情。那一次,我才感受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痛苦,明白了什么是“忍痛割爱”。而且,一句名言竟诱发了我的自杀。那句名言是:“忍受自己的痛苦比忍受爱自己的情人所遭受的痛苦容易得多,如果自己是造成情人痛苦的原因,还不如死掉的好。”

我是带着读情书的喜悦读到邓君最后那封言辞激烈的“爱情死亡判决书”的,我顿时不知所措,不敢相信这些如箭矢般的文字出自那双被我在诗中形容为比天使还要温柔的纤手。我好久才缓过神来,不由自主走出教室。那天晚上,正好当地停电,喧嚣的都市死一般沉寂。我径直来到母亲河嘉陵江边,呆呆地望着清澈的江水。江水平静地流向远方,淡淡的月光洒在水面上。突然我又想起杰克?伦敦在他的代表作《马丁?伊登》中描述的诱人情景:先是水手后成为名作家的马丁?伊登感到人世间无聊透顶,决定通过自杀回到大海去。他擅长游泳,先是躺在水面上尽情追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人生,慢慢地漂离陆地,皈依海洋深处……我是嘉陵江抚养大的,也很会游泳,我为什么不能像马丁?伊登那样告别这个从此缺乏生机没有爱情的世界呢?那时我坚信一个人的爱情只有一次。

简直是鬼使神差,我竟然不知不觉由浅入深地向江中走去,泪流满面。也许是早春那还有点凛冽刺骨的江水让我清醒了一点。当江水打湿我的鞋子,又漫上我的胸膛的时候,“自杀”这个词语跳进脑海中,“这是自杀!”我想到了上吊的丁大婶,忆起了9岁时的“自杀体验”。“怎么自杀总是与我有缘?”我犹豫了,怀疑起这一行动的意义:“你真的死了,邓君会更痛苦的,你不是一直争强好胜吗?你怎么不和封建势力抗争呢?你不是相信海明威所说的‘拳击教会我绝不能躺着不动吗’?……”犹豫了很久,我才转过身来,慢慢走上河滩,在月夜哭了一场。

文章来源于,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相关推荐:大多数人婚姻的不幸,与原生家庭有密切的关系!

现代人闪婚离婚的越来越多,夫妻双方组成一个家庭后,往往因为在原生家庭带来的观念影响到后组建家庭的伴侣,其实家不是讲对错的地方,而是讲爱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原生家庭到底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01半夜快入睡的时候,接到了小北的电话。电话里他的情绪很低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