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我与网上的几个“驴友”一起结伴去西藏旅行。我们相会于格尔木。因为大家都是摄影爱好者,便决定包车进藏,以方便路上能有更充裕的时间来欣赏沿途的风光并拍照。出发前,司机一再告诫大家说:“进藏的路出了格尔木不久,便会一下子跃升至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度,许多内地人的高原反应往往都很强烈,大家还是有必要备个气袋以应急的。”尽管大家对自己的身体都充满信心,但是,却没有人敢掉以轻心。上车的时候,每个人都抱了一个像枕头一样的氧气袋。
出了格尔木进入昆仑山口以后,海拔陡升至四千多米。我们的口也干了,气也短了,头也痛了,力也减了,尽管大家的兴致未降,但高原反应却在我们的身体内一点一点地延伸。晚上我们夜宿当雄。第一次在如此高的海拔之上睡觉,除了闷得睡不着外,肚里还如翻江倒海一般难受。然而,氧气袋就在每个人的床头,却没有一个人动它。大家都知道这是正常的高原反应,并不会给生命带来什么危险。之所以把它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是因为即使到了最后关头,只要它在,我们就没有什么可害怕的。第二天在那木错转湖的时候,高原反应虽然还是很剧烈,但是有人宁愿吃去痛片缓解,也没有打开气阀吸一口氧。
经过两天的颠簸,我们终于在晚上到达了珠峰下的绒布寺,此时海拔已经在5000米以上了。那一夜,高原反应又对我们进行了一次极大的考验。除了头痛之外,闷得我们很难睡着。即使打个盹儿,也会在闷醒之后大口大口地喘上一阵子。两个广东的小伙子实在感到不舒服,干脆起床到外面慢慢地欣赏珠峰下的夜景去了。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没有人去动氧气袋,因为大家知道,这并不是迫不得已的时候。第二天黎明,我们又向珠峰大本营走去,除了相机之外,谁也没有想到要带上氧气袋,因为经过了一夜的折腾之后,高原反应反而比夜里感觉轻多了……
西藏旅行结束的时候,氧气袋里的氧气虽然已经溜走了许多,但看上去还是鼓鼓的。在整个旅行期间,我们虽然没有吸一口袋里的氧气,但是,这个氧气袋无疑一直是我们心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点,是灵魂的依托。因为它的存在,才使我们心里有了充足的底气,有了面对高原挑战生理极限的必胜的信念。氧气袋是软的,但它里面的氧气却让我们的灵魂变得硬朗而坚毅!
其实,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哪一个人的精神“行囊”中没有这样的一个“氧气袋”呢?比如亲情,比如友情,比如同事的信任,比如领导的欣赏……都会成为我们心灵的依托、力量的源泉、精神的支点。在面临挑战和困难时,正因为在我们的心灵中有了这样的一个“氧气袋”,我们才能在生活的激流中义无返顾地奋勇向前,在人生的事业上无所畏惧地开拓进取,为了梦想的实现坚持不懈地拼搏奋斗。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前女友的名字,是恋爱禁区,由于她是他自我尊重受伤的标记,没有男人喜好它在身边晃来晃去。亲人的瑕疵是男性的虚荣禁区,当他无力改动,只好但愿你是看不见的;这点做不到时,但愿你是疏忽的;假如疏忽不失落,最好做到心照不宣,视若无睹。禁区一:从前的爱情对于男人,自尊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