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2/31/2021

压力过大,味觉也失常?

  王小姐是一位21岁的年轻女性,近几天舌头不太对劲,一开始时,感觉口腔内的所有黏膜都不像以前那么平整,好像有些颗粒。后来颗粒感没了,味觉却不正常了。由于在这些情况发生之前没吃过刺激性食物,王小姐困惑不解,不时伸舌自行查看,结果发现舌头表面好像有一层膜。没多久,不适感加重,还觉得舌头发麻,活动也不太灵活。

  影响味觉的三种可能因素

  医生了解病情后,首先向王小姐作了如下解释:口腔内所有表面均覆盖一层黏膜,在唇、舌、颊、腭对应的口腔黏膜下,含有大量能分泌黏液的小唾液腺,细细触摸,可隐隐感觉到小突起。倘若发生、等,黏膜表面的粗糙感更加明显。

  医生分析,王小姐的病情主要表现为舌苔改变和感觉异常,常见的情况可能是:

  局部刺激因素 如进食热饮烫食,食物过热,烫伤舌头表面的黏膜,从而发生舌苔和感觉的变化。

  咬舌或异物(如鱼刺)刺伤 发生这种情况后,黏膜出现糜烂或溃疡;反复伸舌自检,引起舌肌肉、酸胀;使饮食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导致舌苔变化。

  舌痛症(灼口综合征) 由于生活和工作节奏快、心理压力大,产生了以口腔黏膜疼痛不适感觉为主而明显临床阳性体征的一种疾病。由于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和精神因素起重要作用,病人常常将不熟悉的正常结构误认为病变,如王小姐将小唾液腺认做突起颗粒,甚至有人将舌乳头误认为。

  因局部刺激或异物外伤等情况引起的舌苔改变和感觉异常,比较容易诊断,只要去除病因、处理原发病变及对症治疗,病情很快能够痊愈。

  舌痛症则比较复杂,由于病因多样化,病人的感觉往往与实际检查结果差异大,治疗须要根据具体病情作出针对性的处理。

  舌痛,精神因素是主因

  精神因素是舌痛症的主要病因,当一些突发应激事件或不良刺激作用于具有特殊个性特征的敏感个体后,便可引发一系列情绪障碍及口腔感觉不适,精神因素占该病病因的50%~70%。精神紧张易致口腔不良习惯的形成,如伸舌反复自检、紧咬牙、咬颊等,从而导致口腔肌肉紧张、疲劳,进而引起舌痛症。王小姐的情况与这些特征有较多的吻合之处。

  舌痛症多发于更年期前后的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使口腔黏膜变薄,抗摩擦能力降低,同时影响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致神经末梢的敏感度增高。并且由于更年期神经活动不稳定,容易引起精神和身体的不适反应,反映在舌或口腔,则表现为舌痛症。

  糖尿病、微量元素与素缺乏、神经生理及血液循环因素等,也会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引起舌痛症。

  心理治疗,不能忽略

  依据不同病因,可以选择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

  局部治疗:

  去除可能的刺激和因素,如拔除牙齿残根、洁牙、更换充填材料、去除不良义齿等。

  全身治疗:

  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对贫血型舌痛症,常规补充铁和叶酸。对明确缺锌的病人,行补锌治疗;对营养缺乏型舌痛症病人,则补充各种维生素。

  心理治疗 是治疗舌痛症的重要方面。

  药物治疗 对以症状为主的舌痛症病人,给予镇静药物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 如理疗、雌激素替代疗法等。

  根据病情特点判断,王小姐患舌痛症的可能性比较大,宜采取以心理调节为主的治疗方案。医生建议她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每天保证一定的运动量。一段时间后,情况大为好转。王小姐自己也认识到,心理因素是许多疾病的根源,心理治疗不可忽视。

  巧“舌”如簧

  舌是口腔内的重要器官,舌前三分之二遍布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这些乳头感受味觉和其他如疼痛、压力、温度等感觉。舌的神经丰富,感觉灵敏,黏膜下肌肉纵横交错,舌体活动灵活,在参与语言、协调咀嚼、感觉和吞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静坐有助缓解年底焦虑

  年底到了,职场人士每天面临着考核、数据统计、总结等等,还要照顾家里老老小小,生活就像是一个高速运转的齿轮。36岁的陈先生是一家公司的技术员,这年底一到,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睡不着,也吃不下,睡觉也要拿着手机……”   “陈先生患的是典型的‘年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