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地震发生的消息传来,许多维和警官的家属也经历了心理上的”地震”。
李博,中国第六、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队员,男,1976年4月出生,1994年12月入伍,现任云南边防总队西双版纳支队曼栋边防工作站站长。因执行维和任务成绩突出,荣获联合国维和荣誉勋章、公安部维和勋章,被公安部记三等功一次。
2008年5月12日,那是李博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他的家乡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8级地震,身处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他,一直无法与家中父母、妻子和亲朋好友取得联系。直到5月15日,家里才传来了平安的消息,李博的妻子转告他:”家中虽然因这次地震家没了,但家人都平安,希望你在海地安心工作,为国争光!”
时过境迁造化弄人,时隔两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李博和家人的角色完全被颠倒。位于西半球的岛国海地,当地时间1月13日16时53分,首都太子港发生7.3级大地震,太子港市区一半以上成为废墟。中国驻海地维和部队所在地域正好处于地震中心地带,几乎所有通信渠道因强震而中断,125名中国赴海地维和防暴队队员顿时与祖国失去联系。日前,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远在四川老家的李博家人,了解到以下情况。
1月14日一大早,李博的妻子李晓玲和往常一样到单位上班,忽然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海地太子港发生7.3级地震,中国驻海地维和防暴队125名队员失去联系……”这条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轰!一声,在李晓玲的脑中炸响,”在海地维和的丈夫怎么样了?”这是当时她心中唯一的想法。
地震发生后,国内外各家媒体竞相报道,互联网上的信息更是多得令人眼花缭乱,但在人员伤亡和中国维和防暴队队员的情况上却一直没有确切说法。这让本就焦虑不安的李晓玲及其家人对李博的境况更加牵肠挂肚。
为了弄清丈夫的情况,李晓玲多次打电话给丈夫所在单位–云南西双版纳版纳边防支队询问。尽管单位领导一再答复李博没有生命危险,请放心等待进一步的消息。但李晓玲心中仍然不能平静,1月14中午,她拨通了公安部的热线电话。
”您好,这里是公安部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我老公在海地维和,现在联系不上,请问你们知道他的情况吗?”
”您好,请问您爱人的姓名?”
”他叫李博,是云南公安边防总队西双版纳支队的。”
”您好,您的爱人李博警官现在很安全,请放心等候进一步的消息。”
听到这,李晓玲的心平静了许多,但对丈夫的牵挂仍然没有丝毫减少。
墙上的时钟一刻不停地走着,1月15日上午,坐在电视机前等候消息的李晓玲一家得到了这样一条新闻:”公安部公布在海地地震中失踪的我国维和防暴队人员名单……”全家人的心都被提到了嗓子眼,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没有李博!他果真平安。”这是李晓玲一家人看完电视新闻后的共同心声。
当天晚上19时许,李晓玲接到了李博在海地通过卫星打来的电话。
”喂,晓玲,我是李博,你们还好吧。我在海地没事,不用担心。”
”你没事就好,这几天爸妈担心死了,天天班也不上,在电视机前等消息。”
”我没事,放心。儿子还好吗?”
”很好,就是有点。你什么时候回来?”
”现在不能回去,这里忙得很,有好多事要做。前年四川老家发生地震的时候,我没有忘记肩负的维和使命离开这里。现在,这发生了地震,我更没有理由回家,像你们08年在四川老家的’汶川精神’一样,我会尽可能救助失去联系的战友和海地老百姓,你们在家中不用为我太操心,我一切都好。”
短短一分多钟的卫星电话中断了,但李博的妻子和家人那颗一直悬挂的心终于落了下来。2007年第一次赴海地维和的八个月时间里,李博与队友一起先后参加了太阳城、家乐福、马提桑、德尔马斯、佩森、夸得布格、夸得布萨莱、中心城区、国家城堡等11个执勤区域的武装巡逻、定点查缉任务,完成了海地防暴警察总部(DDO)和国家司法中心(DCPJ)定点驻守,以及佩森威尔区、兄弟路与10月15号公路的反绑架武装巡逻任务。同时,还参加了总统议政选举演讲和提名总理演说特别勤务、太阳城”地毯式”搜索、太阳城扑灭火灾、家乐福沉船打捞尸体现场警卫、佩森威尔联合武装巡逻、国内代表团来队视察要人警卫、莱卡专项行动等任务。
2008年,再次踏上海地那片动乱的土地,李博和战友们一如既往地履行着光荣的维和使命,出色的完成了各项维和处突任务,并又一次赢得了各国维和防暴队及海地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如今,面对大自然无情的灾难,他肩负着新的责任与使命,承载着家乡人赋予的”汶川精神”,坚定地奋战在海地抗震救灾第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讲述着中国赴海地第八支维和防暴队另一个传奇故事。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宽泛的概念,指一种对人或事物或概念的带有认知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的持久的看法。 较早的态度定义是由G。M。奥尔波特给出的,他认为态度是一种心理的或神经的准备状态,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有指导个人对于有关对象(包括人和事物)作出反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