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单行道

  等待回信的小苡

  小苡是从12岁那年开始的,母亲离开,父亲再婚,考上不理想的中学,开始住校,情窦初开,课业压力……烦恼接踵而至,身边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于是她就开始写信,给电台,给报纸,给杂志。但是从来没有收到过回信,她想一定是自己的地址写得不对信弄丢了,或者是收信的人工作太忙了,也许,他们回信了自己没有收到。
大三下学期,小苡进了一家杂志社实习,找到了自己收不到回信的原因。

  杂志社每天都会收到十几封信件,编辑拿走自己的信件后,还有一些没有人管。小苡很纳闷,于是去问主任。她从自己的电脑前抬起头来,说,你就负责拆看这些信件。如果是稿件就转到编辑手上,如果是关于订阅的就转到发行部,如果是求询的,就转给编辑。编辑的工作是编稿子,对于求询信,只是选取其中的典型问题作为素材,然后在杂志上集中回复。

  原来如此,小苡为当年的自己失望,为那份虔诚与自作多情的期盼而羞愧,甚至是恼怒。她把自己的这种感受告诉主任,主任很重视,说准备招一个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来负责回复读者来信。

  小苡实习快结束时,小札来了。一个清秀瘦小的男生,他的主要工作是回复信件。他的回信小苡都认真地读一遍,然后为它们封好信封,贴上邮票,她为那些收信人感到幸福。这份幸福,是自己为他们争取来的,小苡很有成就感。

  小札的信

  第一次考研,小苡的英语分数比录取线少一分,她的导师替她惋惜,建议她如果经济允许,可以先跟班读,明年再考。钱,正是小苡的软肋。

  父亲来学校看她,他带着继母到南方去打工。小弟弟留在家中由爷爷照看。父亲从口袋里掏出200元钱给小苡,说,买了车票后只剩这么多了,你节约点用,实在不行,先跟舅舅借。你马上要工作了,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关于读研的事,她便没有跟父亲讲。晚上,她给小札写了一封信,“我的父亲总是让我去向舅舅借钱。他明明知道这些年舅舅资助我很多,却习惯把我往那边推,他怎么可以这样?!”

  这样的心事适合讲给一个陌生而又信任的人听,她也只是抱着一丝渺茫的希望寄出这封信的,没想到,一个星期后她收到了小札的回信。

  “生活艰辛会剥夺我们的快乐,甚至会让我们愤怒消沉。但是到最后你会发现,愤怒只会让我们迷失。与其责备他人,不如冷静地想一想,我能为自己做什么?”洁白的信笺,天蓝色的墨水,纤巧的字迹,平静的口吻,还有一幅插图——一只鸟正把自己长长的脖子扭了一个8字结,旁边写着一句话:我想用最近的距离看清我自己的内心,可是却了我的脖子。

  小苡笑了,她把那封信夹在那本杂志中放在自己的书包里。表妹拿去看后便失去了踪迹,但小苡一直记得那封信,还有小札的样子。

  她放弃考研,应聘到电台工作,努力工作攒下读书的钱。两年后,她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读影视编导的研究生。收到通知书,她给小札写了一封信告诉这个喜讯,却没有收到他的回信。心里便有隐隐的失落。

  她想自己的成功跟那张天蓝色墨水的回信有关系,可惜他不知道自己对于一个女孩命运的影响。

  寻找小札

  研二那年,小苡随导师到武汉开学术会议。小苡决定去自己当年实习过的杂志社找小札,他一定不认识自己了吧?想到相见的一幕,小苡又期待,又忐忑。

  按着记忆中的地址找过去,那里却挂着一所电脑职业学校的牌子,杂志社早搬家了。门卫给了她一个新地址。小苡找过去,在一幢外墙爬满常青藤的英式建筑的二楼,狭长过道的尽头挂着编辑部的牌子。她敲门进去,几个女孩在电脑前敲字,靠近门口的一位抬起头来,小苡便向她打听小札。

  “他不在,早走了。”女孩子说。忐忑的心一下子定住,有意料之中的感觉,毕竟,4年了,自己不也从一个城市到了另一个城市,从学校到电台再到学校几经周折吗?

  既然来了,就问问他现在的联系方式吧。对方有些犹豫。

  小苡便讲了自己与小札的认识过程。她怀疑自己在女孩眼里看来,这个为了一封回信而找上门的读者,是不是有些过于热诚?她似乎看到了对方眼里的一丝揶揄。

  “他对我的帮助很大,我很想当面感谢他。”小苡真诚地说。女孩告诉她,小札一年前考研去了北京。原来,一年前他就与自己在同一个城市相邻的大学里,只是彼此不知道罢了。

  终于找到了你

  回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小苡就去找小札,并且很顺利地找到了。他回忆了一会儿才想起她来。毕竟他们仅相处一个月,而后又4年没见面,每个人都被时光改变了许多。她把自己找他的过程讲给他听,他笑笑地,样子像邻家大哥。

  小苡回忆那封信,“我记得很清楚,是天蓝色墨水,字很小很秀气。对了,还有一幅插图——一只鸟把自己的脖子扭了一个结,旁边写着:我想用最近的距离看清我自己的内心,可是却扭伤了我的脖子。”

  很平静地诉说,但一颗心却在摇曳。原来,那封信一直清晰地印在自己的脑海,近乎于爱情。是的,爱情。

  “那时我每天回好多封信,真的记不太清楚了。”小札的表情云淡风清。

  她问他可有女友?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钱夹,夹层里放着一张女孩的照片,一个瓷娃娃般清纯剔透的女孩子。“她也在读研,我们准备一起考上海一所大学的博士。”他如此坦然,他的生活轨迹已与别的女子紧密联系,有条不紊。小苡的心落下细尘般的失望。

  靠自己的力量走向成熟

  他的身影在小苡的心里筑了巢。她想见到他,想跟他聊天说话,可是,他一直很忙,准备硕士的论文答辩,准备考博。

  小苡既惆怅又疑惑,自己对他的牵挂,不由自主地想靠近,到底算不算爱情?她给他发了一条短信,“我想和你好好地谈一谈。”

  校门口马路对面的“MARRICCLUB”是一个英国人开的酒吧。金发碧眼的酒保是附近大学的外籍学生、外籍老师,外语这道门坎大概吓退了不少人,里面看上去很清静。

  他们推那道玻璃门时,发现门上涂鸦着各种各样的字迹,都是感谢的字句。

  今天是感恩节。小苡突然想起来了。

  是的,是感恩节。我收到一条短信,一位在杂志社实习过的女生发来的,她现在进了一家报纸做记者了。小札说。

  这样的联系对于一个杂志编辑是常有的吧?小苡问。

  是。他说。

  小苡觉得自己是明知故问,因为,自己就是其中一个。于是她说,那么今天,我也要好好地感谢你。你真的是我生命中的重要的人。
这个词太隆重了。小札笑着说,你其实不必感谢我,你聪明执著而且独立,真正帮助你的是你自己。并不是所有的女孩都会为了找收不到回信的答案而去杂志社实习的,对不对?

  小苡抿嘴而笑,21岁时的自己对生活那么的认真。

  说到底,我们是互为镜子的人,所以,我也要感谢你。小札说,这是后来我才回忆起来的。当你给我回信时,我也面临着和你一样的困惑——我的生命中也缺少一个强大的父亲。你的来信让我突然想起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很多往事,你让我看清了这点,然后,我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了你。所以,我也得谢谢你。小札语气诚恳,眼神清澈。

  小苡沉默了,当两个人彼此感谢时,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既在心理上靠近,同时又各自启程朝自己的方向而去。

  对了,你当年的笔名为什么叫小札?小苡转移话题。

  当时我的工作是回复读者来信,我喜欢信札这个词。后来我发现札字更有意思,你看,一个木字和一个拐杖靠在一起,提醒我也提醒我要回复的读者,一定要像一棵树那样,做独立的自己,所有的拐杖都只是暂时的依靠。

  小苡低下了头,是的,在青涩年代里,总有一个人会给我们温暖与感动,但我们不能永远把它抓在手里。毕竟,我们得靠自己的力量走向成熟,真正能帮助自己的人,还是自己。

文章来源于,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相关推荐:绝望是一种醒悟和升华

如果你认为你一生中也不会陷入绝境,那么只能证明你正在走向绝境的路上。如果你已经陷入了绝境,那么就证明你已经得到了上天的垂爱,将获得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果你已经走出了绝境,回首再看看,你会说你从未发现过,自己要比自己想像的要伟大,要坚强,要聪明。如果你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