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考、中考,家长的压力普遍比考生大,而无形中又会把压力传递给孩子,有的则直接对孩子施压,如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进而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殊不知家长的这种做法,很容易使矛盾激化,引发‘家庭战争’”,对孩子考前心理有很大的影响。此时,家长应注意什么?该怎么做呢?
不要让情绪影响孩子
“你怎么还看电视?”“班上考第几?”“怎么还和同学聊天呢?”这些话都会让孩子变得烦躁。还有很多家长给孩子买一堆参考书,或请家教。家长的这种焦虑,很容易转嫁给孩子,会让孩子更加焦虑。
要知道孩子焦虑的产生,是与压力有着直接相关的,因为考试成绩的好坏、排名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对自己学业能力的评价,会直接和是否能升入好的中学、好的大学挂钩。这种相关或多或少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产生一定程度的紧张感,甚至转化成焦虑。因此即使父母不施压,孩子自己也能感受巨大的压力。
此时做父母的,要心态平和,不要让这种情绪影响到孩子,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里压力。要知道父母的压力对孩子的影响远远大于老师和同学的影响,因为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期望是他们最看重的事情。
饮食起居应维持常态
有的家长觉得高考、中考是个大事,时间越近越不知怎么对孩子好,今天多吃鱼聪明,明天换个大房间保证学习,后天买件新衣服鼓励一下。但家长好心好意地改变会分散孩子对学习的注意力,从而影响正常发挥。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维持常态,才是家长最该做的。
注意膳食的科学性、合理性,对孩子的情绪会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孩子在学习期间,可以一些廋肉、动物肝脏、鱼、蛋、奶、豆制品及粗制面粉等,既可以保证人体生理所需的各种营养,又可以使这些食物中富有的维生素发挥对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的调节作用。在孩子备考的时候,还要保证睡眠充足,注意不要让他们生病。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孩子在努力备考的时候,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毅力,进行大量的复习、练习,家长能够做到的更多是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多与孩子沟通,做他们的知心朋友。适时进行角色的转换,将自己从“主持人”变成“听众”,去倾听孩子的心事和苦恼,给孩子一个减压的机会,给他们一个沟通、交流、发泄的途径。
要尽量让孩子感觉到,你们的生活是正常的。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复习环境,很多家长不看电视,也没有了日常的交际,家长的过分克制,会让孩子感到紧张和压抑。但应尽量避免出现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的事件,如夫妻吵架、邻居冲突、喝酒打牌等等,营造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
对待孩子的态度要和缓
紧张、缺乏信心是不少孩子在大考前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即便是成绩突出的孩子也有可能出现。作为家长,首先应该多和学校的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沟通、联系,掌握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在发现孩子有这样的紧张情绪时,不妨说:“只要尽力就行。”让孩子能从这样一句话中感觉到父母的支持、理解、信任和体谅,使他们卸下思想包袱。
对于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也不要以强硬和责怪的态度对待,用“你怎么这么笨?没出息”等话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做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导致双方矛盾升级,也解决不了问题。家长可以试着以聊天的方式,静下心来听听孩子的心里话,看看孩子想的是什么,陪伴他努力。
期望值要切实际
不少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这样做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孩子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本上已成定局,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因此对家长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正确了解孩子的状况,接纳孩子的现状,不提不切实际的要求。
家长应该记住,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不要舍本逐末。学习好的要瞄准重点大学、高中;一般的努力拼搏,争取考上普通大学、高中;成绩稍差者,不要失去信心,相信奇迹会出现,读高职、中职,学一技之长,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总之,不要一厢情愿地为孩子定下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要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尤其是不可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这样结果可能使孩子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甚至“破罐破摔”。家长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用孩子的优势去激励其弥补劣势。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最近,有个词儿在网上非常流行,那就是“寂寞”。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发现,人们经常说的“十分寂寞”(或者孤独/孤单)竟然是种可以像感冒那样在人类之间传播的“疾病”。换句话说,一个人在情绪不佳,倍感失落时,能通过各种方式把自己的情绪“传染”给他人。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