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小传:杨凤池,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专家主持,《幸福“心”帮助》一书作者。
中考、高考在很多人看来,是决定命运的十字路口,关系着一个人的未来。而当考生们废寝忘食、“备战”之时,看在一旁爱莫能助的家长们,同样心急如焚。
很多家长对孩子寄予厚望,看到孩子模拟考试不如意,焦急万分,忍不住督促“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不知道着急”……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可这种做法非但不利于成绩提高,反而会增加孩子的,甚至引起逆反情绪,影响正常发挥。其实,学习和考试是学生的责任,是任何人都没法代替和跨越的。好的学习成绩,不是别人督促出来的。此时的家长,没有必要在一边干着急,而是要做孩子的“情绪稳定剂”。
还有一些家长不辞艰辛,尽最大的努力保障孩子考出优异成绩。为了让孩子腾出时间、专心学习,他们把可以替孩子做的事情都做了。“现在除了学习,你什么都别想”,时刻关注着孩子成绩波动,以便发现问题。其实,家长想方设法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和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带给孩子巨大的压力。事实上,越是面临重大考试,家长越应该做好表率,表现得淡定如常。
最后,孩子们面临大考,担心的可能并非只是成绩好坏,更重要的是如果考不好,周围的人会用怎样的眼光看待自己,父母会不会失望等;而且,大多数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是有把握的。因而,当孩子情绪波动时,家长尽量不要去评论考试成绩,而要理解他们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包容和温暖,这样他们便能更轻松地面对家长,更积极地迎接考试,考出真水平。
详情可登录成长心理专题http://psy.fh21.com.cn/czxl/。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当孩子能走路会说话以后,独立意识萌发,事事喜欢自己来。成人开始感觉到孩子不那么听话了,心理学上称之为幼儿成长发展过程中的转折期,也称“反抗期”。之所以反抗,很重要的原因是成人限制了孩子独立能力的表现,适当的教育则可以使幼儿转折时期减少反抗表现,发展独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