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恋爱 · 01/06/2022

人际交往原则:好事勿做尽

  当我们初入社交圈子时,有时会犯一个常见的错误,那就是“好事一次做尽”。为了赢得他人的认可,全心全意的为对方做事以其彼此之间的关系更融洽,这是很多人的想法,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为什么这么说?看看心理专家如何分析。

  心理学家霍曼斯早在1974年就曾经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即人们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然而即使得到的不能少于付出的,但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令人们心理失去平衡。

  因此之所以说“好事一次做尽”可能达不到想要的目的,这是因为人不能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理会感到不平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也是为了使关系平衡的一种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尽,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时候,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留有余地,好事不应一次做尽,这也许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留有余地,适当地保持距离,因为彼此心灵都需要一点空间。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让别人有所回报,不至于因为内心的压力而疏远了双方的关系。而“过度投资”,不给对方的机会,就会让对方的心灵。留有余地,彼此才能自由畅快地。

  其实,对一个有劳动能力、理智健全的人来说,独立、付出都是内部的需要。人际关系中如果不能相互满足某种需要,那么这种关系维持起来就比较困难。在卡耐基成功人际交往思想中,很重要的就是要遵循心理交往中的功利原则──这一原则是建立在人的各种需要(包括精神的、物质的内容)的基础上,即人际交往是满足人们需要的活动。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父母在不远游

  就是在“孝”字当先的古代,也会有人说,这句话未免有些“儿女情长”、“胸无大志”之嫌,在当代就更是笑谈了。现代流行“飘”这个字眼,年少时就闯荡江湖,或上完学再去开创伟业,总之一定是要放眼四海才行。父母,那是静下来或过年过节时才能记起的。当然大家会说,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