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杰奎琳大事小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在家里,三个孩子被她养得健康活泼。绝大多数时候,她自我感觉极好,觉得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孩子的上学、网球课、生日聚会、老板明天就要用的文件……在她脑子里,各种各样的目标、资源各就各位,如同一个让她玩起来易如反掌的魔方。
但有时,她会在凌晨四点醒来。在微光中,她开始发慌,觉得自己所有的计划都要落空。她怎么会揽下这么多事?她肯定做不到!别人会怎么想她?会说她的能力远远及不上她的野心!……等到了早晨,在淋浴喷头下,她开始奇怪自己夜里怎么会那么不安。她又变回“她自己”,那个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的女人。
德尼的正在恶化。白天,妻子、孩子还有朋友陪在他身边。他十分珍惜生命留给他的每分每秒、每一个欢乐的瞬间,他有时甚至比生病前还要快乐。生病前,他一直过着充实的生活,想到离开,他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可夜里,他常常在两点到四点间醒来。他会觉得恐惧从心底慢慢升上来。他惊慌失措,没有力量推开逼近自己的种种沮丧的念头。当他再次入睡时,半梦半醒之间,另一种怀疑又来折磨他:“那个我最信任的大夫,在我需要帮助时会不会不在?”然后就彻底惊醒……然而,一到早晨,像杰奎琳一样,他也很奇怪自己夜里的胡思乱想。他很清楚,一切都安排得好好的,心里的平静又回来了。
我对心灵的这些黑暗时刻一直很感兴趣。夜晚为什么会让我们丧失白天里的控制感?这种种怀疑为什么总在深夜降临?
某些认知学家认为:一般来说,我们的正面想法(比如:“我能做到”,“我是个不错的人”,“我可以信赖我的朋友”)是负面想法(比如:“我永远不会成功”,“我一无是处”,“没有人会帮我”)的两倍。当两者的比例远远超出2比1时,我们就可能过于乐观甚至;或者相反,当两者比例远远低于2比1时,我们就会陷入悲观甚至。因为抑郁其实就是负面想法过多导致的。但为什么不抑郁的人,也可能在夜里抑郁呢?
中国传统医学把睡眠的这个时段称为“肺时”。按照中医的说法,这是能量涌入肺部的时候。而肺部是掌管人的道德力量、情绪平衡的器官。这是从一个富有诗意的角度看待人体。
西方科学向我们提供了另一些解释。我们知道任何能让自己专心投入的活动,都令我们感觉更好。大脑如同鸡妈妈,一旦闲下来,就会惶惶不安地开始关注未来。到了深夜,我们的大脑完全空闲下来,它已经太累了,不能承担任何繁重的任务。于是,它才对消极的想法敞开了大门……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推荐阅读:破窗效应抑制犯罪心理 我在南方的一座城市长大,父亲早逝,家里很穷,精明能干的妈妈是我和妹妹的生活支柱和人生榜样。从走进大学的第一天起,我就明白必须在学校的青年才俊中寻找自己的白马王子。但是,身边的同龄男人竟然没有一位家境富裕的。临近毕业的一个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