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1/10/2021

儿童期癔症

    癔症,俗称”歇斯底里”。儿童期癔症,是由明显精神因素导致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小儿感觉或运动障碍,或意识状态改变,症状无器质性基础。1982年我国调查资料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约为3.55%。5~6岁时男女发病率相近;以后年龄越大,女性所占比例越高。  一般认为癔症性格与遗传有关。癔症性格表现为情感丰富、有表演色彩、富于幻想。许多患儿有不良的家庭背景。委屈、气愤、紧张、恐惧是癔症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常有癔症集体发作,如在某地接种乙脑疫苗时,被接种学生集体出现“异常反应”,表现头痛、头晕、脸色苍白等,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后证明是一起癔症集体发作。  癔症的精神症状有:(1)情绪爆发:如嚎啕大哭、大嚷大叫、肢体抖动、哭诉自身的不愉体验。情绪变化激烈,伴有戏剧性表情或夸张动作。(2)意识变化:最常见的是晕倒。晕倒虽自诉什么也不知道,但倒下动作缓慢,多发生在没有危险的平地或床上,所以很少引起自伤。有的先有爆发情绪(如大哭、大笑),有的则同时出现痉挛发作。发作时间有长有短,通常十几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  癔症的躯体功能障碍有:(1)痉挛发作:或四肢直挺,或角弓反张,或捶胸顿足,无明显。发作中无摔伤、咬破舌头、大小便失禁和缺氧等。面色如常,瞳孔对光反应存在,其与癫病发作有显著区别。(2)有失明、失聪、失音、口吃、声嘶等感觉言语障碍。(3)瘫痪:多见双下肢同时瘫痪,亦有上或下肢单瘫。但是,患儿的肌张力和被动抵抗力都存在,提示无神经受损迹象。在不同的发作过程中,瘫痪部位会出现变化。发作和好转都比较突然。  癔症的主要诊断依据有:尽管症状多样,但检查不出器质性病变;症状变化迅速,经常;有明显的诱发性精神刺激;在引人注目的场合发作,症状具夸大性或表演性,有人围观时加重;有躯体功能和意识改变,但无遗忘性、神游症和多重人格变化;暗示和自我暗示在症状的发生、加重、消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发作时主要使用心理治疗,如:(1)消除周围人的语言、行为等不良暗示作用。(2)消除紧张和焦虑气氛,不表示过分的关切和照顾。不作无必要的医学检查,以免强化其症状发作;3)使用针灸、穴位注射、电刺激、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等方法,既起良性暗示作用,又改善发作后的头晕、头痛,心悸、肌肉酸痛、焦虑等症状。gg  1o岁以下患儿一般不使用药物,以免反而增加负性暗示作用,使病症发作习惯化。平时应注意解除不良刺激因素,改善周围环境,帮助患儿培养健全的人格。随着年龄增大、认识水平提高,癔症发作次数将越来越少,直至完全消退。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明星崇拜是孩子成长心理需要

  生命揭秘   刘德华隐婚的公开,引起一片哗然。而刘德华隐婚这么多年,就是怕失去大批崇拜他的粉丝。对娱乐明星的崇拜,已是普遍现象,少男少女们,为何会对明星们如此疯狂、甚至不能容忍崇拜对象结婚?   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强者的崇拜,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但我们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