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事精神健康服务十多年,听过不少个案说:「我无病,家人(求助者)先有病!」社会对精神病康复者(较合理的称呼为「复元人士」)存有误解及标签,加上精神病及情绪病等在病发初期也不易察觉,换转是笔者被人指患了精神病,也未必会接受。
以下是3个针对精神病患常见的谬误,希望公众能认清真相。
谬误1:精神病是受了刺激、情绪病是一时看不开才会出现,过后会自然好!
真相:精神病学上早已指出病发与压力有关,病发但忽视及早治疗,患者的个人功能可能会出现不能逆转的倒退,复发机会亦倍增!每一次复发,脑部功能倒退的情况就更严重。
曾有个案精神病患被视为「秘密」,遭家人禁制在家不与外界接触,直至家人离世,病患始被发现。然而患者于病发后二、三十年才接受治疗,大多已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余生只能在护理院渡过。若能及早治疗,复元朋友可以回归日常,继续上班上学的例子比比皆是!
谬误2:精神科药物要食一世。
真相:曾有个案因工作不如意及婚姻问题,出现严重抑郁征状:情绪低落、失去生活兴趣、无胃口进食、甚至有自杀倾向。笔者初接触该名患者时,评估其情况已建议尽快求医,惟他表示听过一旦开始服药便不可以停药,否则病情会更坏,断言拒绝!
经笔者解释后,他渐明白抗抑郁药对纾缓病情有关键作用,事实上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药物治疗后,可逐渐减药甚至停药。
谬误3:精神病患者有暴力倾向,易受刺激伤及无辜,少接触为妙。
真相:精神病患者中,有暴力行为的病患占总人数不到百份之五,多是由于缺乏适当的治疗所致。相信是大众受传媒报道或电视剧集渲染,以致将精神病患与暴力联系。
正因为负面标签,复元人士倾向较被动、内向和退缩;如公众人士愿意接纳他们,加上适切的治疗及辅导,复元人士一样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融入社会!
撰文:黄可欣 香港心理卫生会临床服务督导、注册社工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