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将至,又是不少家庭考虑子女升学前途的季节。部门几位社工同事在午餐闲谈时,发现大家也曾辅导无法适应外国留学,出现情绪问题,甚至急需回港求医的青少年个案。于是,大家整顿饭都在讨论,青少年在什么情况下较适合考虑海外升学呢?
须尊重子女意见
撇开外在因素,例如家庭状况、经济情况及教育制度等,单从青少年个人出发,父母为子女作出海外升学的重大决定前,必须充分评估及考虑子女的年龄、性格、志向、适应力,及家庭可以提供什么支援,其间须尊重子女意见。
独自远赴海外,即使是成年人也不容易应付,更何况是孩子?他们要面对包括语言、学业要求、作息安排、社交压力及文化冲突等巨大转变,不是单靠父母一两句鼓励,叫他们调整心态、努力适应便能解决。
若然在香港读书时已表现性格内向、不喜转变的小孩,不难想象,他们去到外地的心理冲击之大、无助感之深,严重者更可能觉得已被家人抛弃。
有些家庭以为只要父或母一方陪同子女海外升学,便无后顾之忧,其实自己也面对适应问题,并且也无法全天候陪伴孩子,孩子始终要面对生活转变带来的压力。
及早联系支援团体
因此,父母作出决定前,最好以子女性格、志向及感受为先,了解子女对留学的态度及看法,不应抱持「我是为你前途着想!」硬要孩子遵从。
当然,也有许多青少年有清晰志向及喜好,知道自己较喜欢外国教育制度及方式、较独立自主或喜欢外国文化,他们很明显会较易适应留学生涯;亦有些即使不太清楚自己志向,但适应力较强、较为外向,适应过程中虽然有困难,也会找方法排解或求助,最终在外国学习及生活得如鱼得水。
坊间有些性格测评,可以协助评估学生的个性,家长可以藉此推测子女的优点及缺点。若父母决定让子女在外求学,应当提供更多支援,例如尽早并具体地让他们知道,遇到不同范畴的问题时,可以寻求帮助的方法及途径,包括当地警方、领使馆、与当地亲友联络、向教会或其他支持团体求助,并及早建立并保持联系。子女在香港的社交网络也要尽量保持,以便他们有情绪压力时,能随时向香港亲友倾诉。
撰文:香港心理卫生会教育主任曾媚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