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1/11/2021

想要不一定需要 使钱勿使未来钱

近年香港的经济状况不错,财富效应令市民敢于及乐于消费,不过一些调查显示其不少消费行为都属于不当的消费,而不当消费的问题已由成人蔓延至青少年一族,情况令人忧虑。

所谓不当的消费是指︰

1. 过度消费︰为了满足个人享受及拥有奢华物品的欲望,在财政上超越个人负担能力的消费行为(例如透过不断申请信用卡以维持消费,「以卡养卡」)。

2. 感性消费︰重视个人感受(例如觉得淘宝网内有关商品很便宜)而非考虑商品实用性的消费行为。

3. 炫耀性消费:藉消费炫耀个人品味、财富和独特个性,期盼因此而得到别人的注意、欣羡或赞誉(例如购买一些名牌的商品)。

造成青少年不当消费的原因很多,相信包括社会的日益富裕、消费主义盛行、家长忽略/纵容、个人自制力不足、自我形象扭曲以及朋辈影响……等因素交互影响所导致的。一旦青少年养成不当消费的习惯,不但会对他们的成长及发展造成障碍并会引发相当严重的后果(例如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金钱而以身试法)。

要处理青少年过度消费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父母应以身作则,审慎地消费及理财,例如过较为简朴的生活及尽量避免「先使未来钱」。此外,亦应教导子女正确的消费及理财原则,例如消费时须衡量个人消费能力,不要因为借贷手续简易而随便举债,要分辨意欲购买的物品是「需要」还是「想要」,避免购买只是想要而非需要的商品。

奖励不应物质化

在准备购买任何商品前,家长可鼓励子女思考是否有其他避免购买新商品的方法,例如向朋友借用,找寻代替品或修理旧有的物品。

在奖励子女的良好表现时,亦不应流于物质化(例如名牌手机或衣服)而以其他有意义的活动取代(例如支持他发展有益的兴趣或运动)。

家长可以留意青少年的购物情况,如发现他们购买大量超出他们经济负担能力的物品时,定要关注及处理,以防他们购物成瘾或过度借贷。近年网上购物成为青少年主流购物方式之一,网上购物成瘾的个案屡见不鲜,父母或青少年的照顾者宜多些关注青少年网上购物的情况。

由于青少年往往通过炫耀性消费来获得个人满足感和朋辈认同,学校和社会可通过发展青少年多方面兴趣,改变这种错误观念。

学校和社区可举办更多体育和艺术活动,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令青少年在这些有益活动中,获得满足感和朋辈支持。

撰文:黄南辉 香港心理卫生会教育主任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