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1/11/2021

「恐惧」致反叛 「理解」走更近

上回提到不同年代的社会、经济模式造就了不同的教养需要,而现在新一代父母面对最大的难题,就是知道暴力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但自己除了打骂之外,再无更有效的方法。

其实,最好的方法是提升自己对孩子的洞察力,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家长在教养中经常忽略的事情。

免「不要」指令 给清晰指示

首先,教育幼儿时可尽量作清晰指示,减少负面指令。「不要划花墙壁」、「不要放入口」,这些负面指令对幼儿来说是一些无所适从的说话。家长可以在后面加入清晰指示,告诉孩子确实应该做什么,例如当孩子想把地上的糖果放进口中时,可以对孩子说︰「这个已经脏了,我们放进垃圾桶内。」

再过些时候,当孩子有自己的看法时,常常会令家长为他们的反抗行为而头痛。换个角度看,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成长,发展自己的喜好与性格,他们有时会透过挑战父母的底线来了解这个世界的运作。

有些父母会因此而感到自己权威地位受到威胁,便会用更大的力量去遏止孩子的反叛行为。这时候孩子的问题行为会瞬间停止,但当父母以为奏效时,其实便种下了真正的祸根。

孩子因为恐惧被打骂而把情绪埋藏起来,转化为愤怒。不要以为自己这么疼爱孩子,他便不应对你愤怒,想想自己小时候有没有经历过不被理解后对大人的愤怒?

这种愤怒背后还有一种悲伤,就是他的痛苦不可以跟你说,因为你不曾接受他的真实感觉,于是父母和子女的距离便会越走越远。

引导孩子表达感情

有人以为孩子反叛行为是一个大问题,但在笔者看来,不可理喻的反叛才是风暴中的一道曙光。激烈的反叛,背后往往是愤怒;愤怒时最希望得到被忽略的补偿,所以愤怒背后,内心往往是在淌着泪说:「我需要你们的爱护。」

反而最大的问题是,父母有没有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进入孩子世界,在教育之前先安抚一下那尚未成熟的受创心灵,同时放慢自己的步伐,让孩子慢慢学会用言语表达其心中感受,引导其多运用情感的字词,例如「伤心」、「失望」、「惊」、「挂住」、「嬲」等。

当家长能给予孩子适当宣泄情绪的时间,其实已经教了他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孩子,我爱的不是你的好,也不是你的坏,我爱的是你。」 

撰文:本会注册临床心理学家江伟贤先生 (香港临床心理学博士协会)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