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中产阶级的焦虑:我们赚的太少了(六)

  行政干预只会让人更紊乱

  访谈嘉宾:

  彭澎博士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小富而焦虑

  南都周刊:快过年了,好多人希望自己钱包鼓鼓的过个肥年,可再回头看看2007年,摸着钱包心里又有种焦虑的不踏实,您能不能理解这种心态?

  彭澎:这种心态反映了小富心态。为什么叫小富,以前大家都穷,一个月才吃两三餐肉,物价也很平稳,不会有这种心态。如果我们处在很富裕的情况下,富裕无忧,也不会有这种心态。

  但我们还是属于小富,温饱型的小康,刚刚有点节余,钱并不多,要想赶上物价的通胀增长率,使钱包不缩水还有些吃力。而资本市场的起伏又让人琢磨不透。钱到底放在哪里才稳妥呢?如果不放在哪里好像又跟不上通胀的发展,放股市,风险又太大,楼市吧,国家又在打压,这样人变得无所适从,所以焦虑。

  南都周刊:我们要面对的这种焦虑状态,是经济发展必然要出现的结果吗?

  彭澎:是不是必然的很难说,起码它出现了,存在就是合理的。

  我们要从好几个层面分析。首先是中国经济的发展,离走向成熟的市场经济还有一个过程,我们的目标是要在2010年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但现在来看,并不能保证在2010年的时候市场经济体系就完善了,因为还有很多非市场的因素在起作用。

  像今天电台里还说,为了控制物价又搬出了行政手段,勒令这个不准涨那个不准涨,政府采取价格杠杆的手段老是不见效,像屡次加息,提高存款保证金都没有效,就只好采取行政手段来压物价。你看我们的CPI一公布就加息,但是加了息也压不住物价。

  建立市场经济体系不仅是政府的干预手段,社会心理也需要调整。比如说明明加息了股市反而又涨,跟经济手段是完全对着来。这说明大家的心理还不是不完全市场化的健康心理。炒股的人最有体会,之前就吊高炒,利好的消息一公布反而见光死,这是因为有一种严重的投机心理很普遍。

  南都周刊:其实很多人完全预料不到2007年有这么多经济事件发生,他们的焦虑心态,会有什么破坏性吗?

  彭澎:焦虑会影响人们有什么行为方式?我揣测吧,这种焦虑会导致人们采取非理性的行为。一种是逃避,物价怎样我也看不准,股市我也不去,楼市也不去,我也不费这个神,这是可能的行为。

  另一种比较冒进,一看这么一种走势,想方设法抓住一些暴利的机会,想在起伏不定的价格状况下暴发,反而刺激了非理性的行为和一夜暴富的期待,会刺激一些人铤而走险,从事高风险高投机性的投资品种。

  南都周刊:这样的行为更让我们的经济状况无法回归到理性市场经济。

  彭澎:逃避和非理性都不是正常的,焦虑感会造成人全身不协调,内分泌紊乱,会出现非理性的行为。如果大家没有这种焦虑感,平平和和地,那就拿一点资金玩一些股票,无所谓,会理智地选择合适自己的投资产品。

  南都周刊:2007年发生这么多重大经济事件,如果让您把目光拉远一点再看回这年,您怎么看这些事件的出现?

  彭澎:2007年是各种价格变动比较大的年份,价格暴涨引起了全民性的投资行为,大家把银行存款大搬家,搬到楼市、股市。这之前,多少年来,我们都说,中国庞大的银行存款是笼中的老虎,这只老虎一旦放出来不得了。2007年就是这只老虎出笼了,一出笼就到处咬,咬房子咬股票。

  如果要分群体来讲的话,工薪族,中低收入的,受以肉食或者食品价格为代表的物价影响比较大。白领、管理层受房价影响比较大,再有一种是稍富裕阶层,少有上百万投在股市的,受股市影响比较大。不同群体焦虑的方向不同,社会到了这个阶段,社会分层越来越明显,不会全民都在考虑同样的荷包的来源。[1][2][3][4][5][6][7]责任编辑:小加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警防儿童电视孤独症

  近年来国外学者发现,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儿童孤独症患者日益增加。将其中由于看电视而引起的孤独症,称为“儿童电视孤独症”,多见于3-7岁的儿童。国外专家经过观察和研究后指出,患了儿童电视孤独症的孩子,即使再经最优良的教育,将来仍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很好地适应社…

首页

心理咨询

情感倾诉

心理论坛

心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