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1/12/2021

除了抑郁症,还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 高能补充版

  月初,我们平台发布了《除了抑郁症,还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一文,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方便转发的患者科普,帮助更多人正确认识精神疾病,合理就医。

  文章获得了1.6万点击量的同时,小编在后台也收到了一些医护人员的留言,说精神科的常见疾病远不止我们文中列举的那些,希望我们进行补充。

  所以,本文我们就来谈一谈除了之前文章中提到的疾病类型之外,还有哪些疾病需要前往精神科就诊或请精神科医生会诊。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后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

  在战争时期常见于近距离接触战争的士兵及平民,近几年多见于经历过躯体暴力、性暴力、自然灾害、突发车祸、目睹近亲去世等的人群。

  PTSD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回忆创伤性体验、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认知和心境方面的负性改变、警觉性异常增高。

  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位知名精神科医生是Bessel van der Kolk,他写了一本关于创伤的书《身体从未忘记》,书中提出了多个被证实有效的疗愈创伤的创新疗法,包括神经反馈、正念、游戏、瑜伽、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等。

  2 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ED)指以进食行为异常、对食物及体重和体型的过分关注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

  进食障碍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AN)和神经性贪食(bulimia nervosa,BN)两种类型。

  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出版的《国际疾病诊断分类》(ICD-10)将进食障碍归类于”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2001年出版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中将进食障碍归类于”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目前临床诊疗主要以ICD-10和CCMD-3为主,而《美国精神障碍和统计手册》(DSM-5)中的标准则常被用于作为临床研究的入组标准[2]。

  神经性厌食症表现为显著的低体重、即便已经很瘦了仍有极度害怕体重增加或有持续的影响体重增加的行为、对于体重和体型有感知障碍并且影响其自我评价。

  神经性厌食症的高发人群,一是青少年,二是年轻女性。厌食症尤其在演员、模特这些群体中非常普遍。《Yesterday Once More》的演唱者卡伦・卡朋特就在她33岁时死于厌食症引发的心脏衰竭。

  神经性贪食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可抗拒的食欲与暴食,并出现病理性怕胖和对体重的过度关注。CCMD-3对神经性贪食的诊断要求患者出现每周2次以上的临床表现并持续3个月[2]。

  3 边缘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通常起自成年早期,表现为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稳定以及显著的冲动的普遍模式。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会做出疯狂的努力以避免真正的想象出来的被遗弃、会有一种不稳定的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其自我形象会有突然、急剧的变化、会存在自我伤害的冲动行为。

  边缘型人格障碍也见于抑郁症患者、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物质滥用人群,也常与其他人格障碍共病。

  大部分边缘型人格障碍个体在童年时遭受过长期的不正当对待:如躯体暴力、性暴力、长期的情感忽视、多次寄养在不同的家庭、疏忽照料。

  病例分享:

  菲菲,女,19岁。因为多次的自残行为(用小刀划自己的手臂)、与同学进行不安全的性行为而被奶奶带到精神卫生科门诊。

  奶奶说菲菲是个苦命的孩子,出生时妈妈因为难产去世,爸爸因为这件事情萎靡不振而酗酒、赌博,喝醉了就会打菲菲。后来菲菲的爸爸在她8岁时因肝硬化去世,菲菲被接到奶奶家。

  菲菲说她看待别人的方式不是极端理想化就是极端贬低,在学校几乎没有朋友,都是一开始相处得特别好,后来自己就对朋友不满意了。有时候会无来由地特别愤怒或者是感到特别空虚孤独,这个时候就会自残和找男同学玩。

  4 失眠障碍

  失眠是第二大流行的精神疾病,它是抑郁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失眠障碍的基本特征是入睡困难、维持睡眠困难、对睡眠数量或质量的不满意。具体症状和相关诊断标准如下表:

  症状

  相关诊断标准

  入睡困难

  入睡时间超过30min

  睡眠维持障碍

  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早醒

  睡眠质量下降

  睡眠浅、多梦;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

  日间残留效应

  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

  总睡眠时间缩短

  少于6h

  在临床上,进行失眠障碍诊断时需要考虑是否与其他精神障碍(如:重度抑郁发作、焦虑障碍、躯体疼痛、与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共病。

  当失眠障碍和其他精神障碍同时出现时,治疗上也需要同时考虑多种疾病。

  5 物质使用和成瘾行为所致障碍

  世界卫生组织在ICD-11(草案)将原有的“ 使 用 精 神 活 性 物 质 所 致 的 精 神 和 行 为 障 碍 ”诊断调整为“物质使用和成瘾行为所致障碍(disorders due to substance use and addictive behaviors)”[3]。

  ICD-10中罗列的引发精神障碍的物质包括酒精、咖啡因、大麻等10种物质。

  表:ICD-10中与ICD-11(草案)的成瘾物质列表

  注:-为ICD-11与ICD-10 比较在该类成瘾物质中没有增减的内容

  物质使用和成瘾行为所致障碍主要表现为物质使用方式方面的障碍(如过量饮酒、过量吸烟等)、物质使用频率的失控(主要见于药物成瘾)、社会功能损伤(言语和行为障碍)、冒险性物质使用(多出现在毒品成瘾患者身上)等。

  病例分享:

  王琦,男,46岁。一年前妻子去世,后每日借酒消愁,几乎每天都会喝醉。次日上班时王琦总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没有精力、难以完成上司交代给的工作、心情低落、不喜社交。

  前几天公司体检,他被检查出脂肪肝。王琦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消沉下去了,来到精神科门诊寻求医生的帮助。医生考虑他为酒精使用障碍及抑郁状态。

  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神经发育障碍的一种,俗称“多动症”。

  ADHD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其在小学生中的发病率较高,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注意缺陷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游离于任务、缺乏持续性、难以维持注意力以及杂乱无章,且并非由于违拗或缺乏理解力所致。

  多动指在不恰当的时候过多的躯体运动(例如,孩子到处乱跑),或过于坐立不安、手脚动个不停或讲话过多过快。

  在成年患者中,ADHD可能表现为极度坐立不安或使别人在他们的活动中精疲力竭。

  病例分享:

  年年,男,四年级。学校老师告知年年的妈妈,年年这学期以来出现上课分心、乱动、扰乱课堂秩序的情况,在老师的建议下年年妈妈带孩子来到发育心理儿科门诊。

  医生了解到年年在学校时很难维持注意力、经常有一些小动作、在上课时随意离开座位。

  在家的时候也会注意力不集中,很难专心写作业、很少有安静的时候。也会经常丢三落四,排队时难以耐心等候。

  以上情况影响到了年年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在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及器质性疾病后,主治医生考虑年年的诊断为多动障碍。

  7 非物质相关成瘾障碍

  在DSM-5中,非物质相关成瘾障碍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赌博障碍。

  它的基本特征是在个人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频繁发作的赌博行为,且行为对社会、职业、财产及家庭价值观念与义务都造成损害。

  因为赌博的刺激性、未知性以及赌博者总想着通过赌博追回损失,激活了大脑中多巴胺的释放,所以赌博障碍患者即使想要戒掉赌博也很难克服自身对赌博的渴望,这一点与毒品成瘾很相似。

  近些年来,游戏成瘾、网络成瘾这些概念慢慢进入公众的视野。2018年6月WHO提议将“游戏成瘾”列入ICD-11最终版,引来不小的网络风波。

  2008年,北京军区总医院陶然主持制订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公开表示,“我们要承认网瘾是一种疾病。从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定义来看,凡是社会功能受损并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伤害的症状即可称之为疾病。”

  编者按:

  随着新鲜事物的不断发展,我们的诊断和治疗思路也应跟随时代进步。

  同时,我们的科普宣教必须紧跟跟指南和诊断标准的修订,让更多的患者正确了解、认知精神科疾病,做到合理就医。

  参考文献:

  [1]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美)张道龙等译(2015).

  [2]孔庆梅.中国进食障碍防治指南解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8,51(6):355-358. DOI: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8.06.003.

  [3]杜江,钟娜,Vladimir Poznyak, et al.ICD-11精神与行为障碍(草案)关于物质使用障碍与成瘾行为障碍诊断标准的进展[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8,51(2):90-92. DOI: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8.02.003.

  [4]袁明,郝伟,李勇辉.房间里的大象:有关行为成瘾的争议及回应[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8,24(5):249-255,259. DOI:10.15900/j.cnki.zylf1995.2018.05.001.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宣传话语中的反焦虑特征及其神经症后果

来自于官方的宣传话语,在一些“开明人士”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废话和谎言。而最让人不解是,这样的废话和谎言,从表面上看来同社会的快速发展似乎并无太大抵触。也许我们可以笑对《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或者恶搞一下《新闻联播》,但无法否认这些极权主义式的宣传话语仍具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