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1/12/2021

都市青年迷茫感倍增 谁偷了你的幸福?

  感觉很疲惫很迷茫

  你幸福吗?这个问题若干次被提出来,国内与幸福感相关的调查近些年也层出不穷。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曾发布调查研究结果:6.9万被调查者中,90%有孤独感,46.9%对生活满意度不太高,19.1%的人表示对生活非常不满意。种种数据还表明,越是生活在大城市,越感到不幸福。

  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幸福”感到茫然,许辉就是其中一个。每天上班—回租住的小屋—上班……“当初觉得大城市好,而现在,每天生活得很疲惫,挤一个多小时公交上班,工作收入一般,房子也买不起。”感觉前景迷茫的他,已有了回老家南通的打算。

  没有归属感,是很多人缺乏幸福感知的共通之处。记者的一位朋友,在南京工作两年后回了老家。“南京的人文气息虽然厚重,但外来人口太多,竞争激烈,房价又遥不可及,总感觉自己像浮萍一般飘着。回到老家、回到父母身边,心里踏实多了,收入差不多就行。”在南京土生土长的郑晓琳也深有同感,她曾在北京、上海闯荡了两年,最终还是回老家来了,“这里有父母和朋友,生活上的压力也小很多。”

  北方女孩徐静考上了南京的公务员,此前她曾因工作、生活的压力无奈选择离开,“如今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就是一种幸福了。”

  当然,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在自觉幸福感不强的同时,仍选择在大城市坚守。供职于南京一家媒体的陆羽衡,自觉目前的生活状态谈不上多幸福,看到一些朋友回了老家、过得蛮安逸,动过念头却又打消了——毕竟,自己从事的职业在大城市的发展空间更大。“刚踏入社会,工作压力大,肯定要有个磨合期,我应该坚持下去看看,以后发展好了,那种成就感,应该会比在老家来得幸福。”

  谁偷走了你的幸福

  在物质丰盈的年代,本该充满幸福感的人们,为何却屡屡觉得失落和焦虑?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彭凯平认为,幸福与否,不仅与物质相关;经济发展与幸福感提升形成的“幸福悖论”,还有着深层次的心理学原因。

  记者采访中发现,生活在中小城市的人,多数幸福感更强。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吴晓认为,“幸福”更多地来自内心的一种满足感。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大一些,直接体现在消费水平上。例如房价,很多人都想在南京拥有一套房子,而动辄上百万的房价令人却步。愿望迟迟不能达成,甚至觉得完全不可能达成,这样的不满足感一直萦绕心头,幸福感必然下降。

  “从心理学角度看,随着社会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需求层次也随之提升,而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最上层的自我实现需求却由于资源限制、职业倦怠、竞争压力、社会环境等,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感。”南师大心理学博士陶琳瑾分析道。

  记者采访中也发现,不少人受购房、子女养育、家庭养老等负担所累,心很累。有些人则给自己定下过高的目标,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总在“追求比别人幸福”,而不知自己真正要什么,更由此形成“压力源”。

  想幸福,先知足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莱恩博士提出,经济发展越快,非物质因素对幸福的影响就越大。因此,要适时改变观念,从心态等精神层面,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一味抱怨、不知满足,即便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也不会体会到幸福。

  “幸福,也是需要去发现的。”心理咨询师吴晓分析认为,不少人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却忽略了自己所拥有的幸福。

  张瑶夫妇同在南京一所高校担任辅导员多年,收入不高。他们业余爱好摄影,假期常到各地旅游采风,两人很享受这样的生活。“其实,生活压力是常见的,我们买房的压力也很大。但抱怨改变不了现实,把心态放平和,多寻找自己生活的阳光面,就能生活得幸福。”

  70后付峰,从在盐城老家开第一家广告公司,到如今分公司业务延伸到周边县市,一路艰辛。他坦言,“如今的幸福,是熬出来的。我也从年轻时候过来,痛苦过、抱怨过,创业中有压力,对前途很焦虑,坚持下来,奋斗过程本身就是在体验幸福。年轻时吃点苦没什么坏处,关键是要学会承受失败和痛苦,以知足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心理频道小编温馨提示:要适时改变观念,从心态等精神层面,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一味抱怨、不知满足,即便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也不会体会到幸福。

(编辑:樊雪娇)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了解青少年的“异性好感期”

  孩子进入异性好感期后,开始体验到从未有过的复杂情感。 当代青少年闭锁心理虽仍有存在,但更多的是以情感吸引和实际接触的形式,强烈地表达对异性的向往与爱慕。对待这种冲动的情感,有的青少年来得快去得也快,有的则会陷入无谓的痛苦之中,以致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