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全科临床心理治疗门诊心理治疗师 汤 芳
提到安慰剂,我们通常会想到一种能起心理安慰作用的“假药”,它们通常是淀粉、葡萄糖或者维生素,安慰剂中确实没有药效成分。然而,安慰剂所产生的效应不仅仅是简单的心理安慰,还能实实在在引起身体与大脑的生理变化。
2016年,美国研究人员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仪,发现安慰剂确实引发膝关节慢性疼痛患者管理疼痛的大脑额中回区被“点亮”。在帕金森、慢性失眠、焦虑、抑郁、肠易激综合征、甚至勃起障碍等患者也观察到了类似现象。因此,加拿大著名医学家罗伯特・巴克曼将安慰剂视为一种“不同寻常的药物”,应被授予“适应性最强、最为千变万化、有效、安全和廉价药物奖”。安慰剂这副“不同寻常的药物”已在临床广泛使用,2008年丹麦的一项研究显示,接近50%的医生在过去一年中开过至少10次安慰剂。
除了以上提到的糖丸、维生素等药物安慰剂,生活中还存在许多简单实用的“安慰剂”。医护人员照料患者时如果充满温柔关爱,患者康复得更快。2008年哈佛大学的研究者为此专门做了一个实验,260位被试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接受假针灸与针灸师的口头安慰――“我能理解疾病对你来说有多痛苦”;第二组同样接受假针灸,但针灸师基本不说话;第三组患者只是排在接受治疗的等待名单上,没有真正被治疗。为期3周的实验结束时,温暖友好的针灸师缓解患者症状的效果最好。这证明温暖、关心这无形的安慰剂能够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
另外,患者自身对病痛康复的积极预期,也是一服简便有效的安慰剂。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会注重触动患者对康复的积极预期与想象,就像康复路上向你微笑招手的人,吸引你一步一步前进。积极预期能够缓解病痛,其背后也有科学试验证据支撑。研究人员发现同一种止痛药(吗啡),仅仅变化注射方式,一种是让患者看见专业的医护人员注射吗啡,一种是采用隐藏式的自动泵给药,要达到同样的镇痛效果,后者需要的剂量是前者的两倍。其背后的原因是患者看见护士给他注射止痛药这个过程,引发他对输入药物之后身体痛疼得到缓解、舒服的积极预期。
另一个与积极预期有类似作用的是积极关注,就是去关注预示着改善的细微之处。例如处在抑郁情绪中的人想要快一点康复,就可以仔细观察自己心情变得晴朗一点的地方。这些好的细微之处就像发着嫩芽的健康种子,还半埋在土壤里,积极的关注以及对它长开后枝繁叶茂状态的积极预期,相当于持续滋养着这颗嫩芽的阳光与雨露。
所以,生活中善用这些有形或者无形的安慰剂,它们能够切实为你的康复提供有益的帮助。当然,这些安慰剂不能取代真正有药理成分的药,如癌症患者还得服化疗药物,哮喘患者得服用沙丁胺醇改善呼吸道。只是这个过程中,合理使用安慰剂,增加疗效。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小组讨论时不敢与不熟悉的同学交谈,更不敢提出反对意见;当众演讲时,不管准备得多充分,上台后还是紧张到大脑一片空白;路上遇到同事总想回避,不敢大方打招呼;听到手机铃响就恐惧,不敢接听……当“社恐”人把自己的日常分享到网络,迅速就能找到一群“病友”,社交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