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密执根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期发布了一项关于男性寿命的研究报告,这个报告说,男性并没有我们认为的那样强壮。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男性寿命正在缩短,男性健康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密执根大学的最新调查没有给出男女性寿命的差异是多少,只是说男性青壮年的死亡几率比女性高3倍。而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人口组织多年的调查统计表明,男性平均比女性寿命短5至10年,而且在一些国家,这种差别还在逐年上升。比如,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男性比女性寿命少1年,80年代少2年,90年代少了4年,进入21世纪则少5年。而在美国一般统计是男性比女性短寿7年,在俄国男性比女性短寿10年。2001年北京市人均寿命是74岁,而男人的平均寿命是70岁。为什么男性寿命比女性短,而且这是自人类进化以来一个恒久不变的话题和事实。对此研究人员和相关人员都有一些总结。其顺口溜是:男人有泪不轻弹,男人有话不爱说,男人有病不去看,男人有家不愿回。其实,这些总结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造成男性寿命比女性短的因素中还包括男人其他的一些性格、生理特征和社会压力。比如,男性基础代谢高,爱逞强,生活方式有问题,争强好胜,爱冒险,火气大,爱酗酒,爱争战等等。吃得太多两性天生就有一些生理上的差异,其中男性基础代谢要比女性高5%-7%,即能量消耗要比女性高。而在能量的摄取和消耗与寿命关系的学说中,有一种学说认为两者是呈反比关系。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营养学家克莱德·麦卡用小白鼠做了一个实验,对一组白鼠并不提供充足的食物,只限制它们保证其生存所必需的营养。而对另一组白鼠则供应充足的食物,让它们自由摄食,能吃多少就吃多少。结果发现,自由摄食组的白鼠175天后骨骼就停止了生长,而限制摄食组的白鼠500天后骨骼仍在缓慢地生长。自由摄食小组的白鼠平均寿命仅2.5年,而限制摄食组的小鼠寿命则为3-4年。研究人员认为,少摄食后产生的损害性自由基相应减少,对人的DNA和细胞破坏也减少,因此衰老也会减慢。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吃得多的男性总是比吃得少的女性活得短。生活方式有问题与女性相比,男性的生活方式既不科学也不健康。比如,男人喜欢抽烟喝酒,而烟和酒已经是现代社会人类生命和健康最凶恶的杀手之一,而且对男性的损害远远大于女性。俄罗斯男性远比女性寿命低,伏特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男性的饮食习惯常常是狼吞虎咽或经常暴饮暴食,由此男人胃病的发病率比女人平均高出6.2倍。而且男人一般进食脂肪和蛋白质类食物比女人多,研究表明,食用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是发生直肠癌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相当多的男人不注意防晒,不注意进行皮肤癌的检查。因此男人死于黑素瘤的可能性是女人的两倍。男人血液中的雄性激素是易怒好斗、争强好胜的重要原因。在战争年代,上战场的男人多,这自然好理解为什么男性短命的多,因为战争夺走了大量年青男性的生命。但是,在现代和平生活年代,男性争强好胜的性格同样是造成其死于非命的重要诱因,因而其寿命比女性要短。比如,由于争强好胜和酒后驾车,男性发生车祸和死亡的几率是女性的两倍。瑞典的调查表明,高速公路上的伤亡事故70%是男性司机造成的,城市中的交通事故60%是男性司机造成的。西班牙的交通事故统计表明,发生交通事故的男女性司机的比例为60%比40%。而欧盟另一些国家和美国的统计表明,男司机发生交通事故的比率更高,约为70%,女司机只不过占30%左右。换句话说,男性是大部分车祸的制造者,他们是“马路杀手”的主要成员,也是财产损失的重要祸手。比如,超车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但是男性司机超车远远大于女性司机,即使以绝对数来衡量,同样是100名司机,男性喜欢超车的人约为70%,女性约为30%。原因在于,男性体内的雄性激素在作怪,它经常刺激着男性逞能,在超车的同时其心理也得到一种满足:瞧,我的驾驶本领多高超,对方简直就是一个“面瓜”,技术不好,还非要占着路面。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在超车的同时与前方正常行驶的车辆相撞或撞向不肯让路和让路稍慢的同方向车辆,结果是车毁人亡。在这方面,女性刚刚相反,几乎不可能出事。而车祸的直接受害者是司机,所以男性的短命者远远多于女性。有泪不轻弹与男人相比,女性爱哭。而作为男性,如果动辄流泪,则会被视为软弱,没有男子气概,不刚强,因此男人有泪不敢流,由此对健康和寿命产生了巨大影响。流泪不仅能疏缓心头的压力并缓解情绪,而且在生理上有利于有毒物质从眼泪中排出。男儿有泪不敢流的结果当然是造成其健康状况的每况日下,日积月累也会对寿命产生负面影响。还有,女性特殊的生理现象也决定了女性的耐受力高,生存能力强。比如,女性一月一次的月经练就了女性的耐受能力,尤其是在灾难中的生存能力。在不吃不喝和失血同样多的条件下,男性可能先于女性死亡几天甚至更早,而女性更容易坚持到营救人员的到来,从而成功地从灾难中生存下来。
(责任编辑:zxwq)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关心不是,不关心也不是。想跟孩子交流,又怕触及了他的敏感点。不少家长焦虑地说,对即将参加考试的孩子不知怎么办。昨日,本报开通的中考高考心理热线,成了家长的减压热线。 枣阳一位初三学生家长说,儿子在两次选拔考试中失利,总感叹“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复习”。她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