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你身边的“情绪饥饿”
生活中,人们对缺乏食物的饥饿易于觉察,一旦饥肠辘辘,只需及时进食,饥饿状态便很快消除。而人们对另一种比缺乏食物更难受的心灵空虚、百无聊赖、精神不振的不健康状态,却一时难以摆脱。这也是一种饥饿,可以称之为“情绪饥饿”。
凡是有思维的人,都不会缺少情绪,犹如不能缺乏食物、空气和水那样。情绪是指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喜悦或不快的心理状态。因此,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喜怒哀乐,诸如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人的悲欢与离合等,少了这些,人就失去了酸甜苦辣的情绪体验。而那种长期无所事事、精神毫无寄托、缺乏情绪起伏的不健康状态,就是“情绪饥饿”的表现。
人为什么有时候会觉得心里空虚荒困,抑郁无聊,干什么事情都无精打采,进而出现头昏脑涨,心烦意乱呢?科学家告诉我们,这是一种比缺少食物更难受的饥饿――“情绪饥饿”。
“情绪饥饿”是人长期无所事事、精神无所寄托、缺少情绪体验时的不健康状态。研究表明,人不可缺少情绪,如同不能缺少食物、水和睡眠一样。
在我们的生活中,难以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喜怒哀乐;因为人生旅途经常会有成功和失败,会有欢聚与离别;然而,即使是为柴米油盐而忙碌,或者因衣食住行而发愁,也同样是一种情绪体验。
因此,清贫勤劳的人一般很少有“情绪饥饿”。而最容易发生“情绪饥饿”的则是生活富足、舒适闲散和没有志趣、爱好和追求的人,这类人似乎无忧无虑,便不思进取,活力日减、情感麻木。久之,心情抑郁,烦恼上门,疾病缠身,欢乐远去。人倘若长期得不到情绪的体验,活力就会一天天丧失,情感就会一天天麻木,烦恼和疾病就会缠身,幸福和快乐就会远离。
“情绪饥饿”自然会影响人的精神健康。因此,我们必须设法摆脱“情绪饥饿”,使思维正常运作,不致受阻。一般说来,“情绪饥饿”与人的生活观念有很大关系。若能懂得从生活中寻找乐趣,思想有所寄托,不致缺少情绪体验,就会远离“情绪饥饿”。当然,我们不是主张当苦行僧,有意身陷清贫之中。而是说生活富足之后,不应养尊处优,应居安思危,不要“穷得只剩下钱了”。
无论悲欢离合,在一定程度上对心灵的触动愈强烈,愈能使头脑清醒,心境开朗。学会或参与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消除“情绪饥饿”的方法,无论是投入地表演,还是入迷地欣赏,都能使自己在一种特殊的意境中,获得一种乐在其中的情绪。
解除“情绪饥饿”方法有以下几点:
1. 多想想你所从事的事业,在工作中努力创新,以勤奋工作的方式来填补心灵上的空虚。用爱好来充实自己的心灵,无论是唱歌弹琴、写作绘画还是集邮藏币,都能有效地消除你的“情绪饥饿”。
2. 为自己找其他事情做。列一个清单,另外为自己安排一件“任务”。例如,你可以选择散步、给朋友打电话、听音乐、洗澡、收拾房间、修指甲、上网、看电视……
3. 记食品日志。记下你所吃的食物,有利于确定严格的饮食控制表,还可以使你在饮食方面变得更负责任,从而你可能会少吃不必要的东西。采用“三种食物干扰法”。在吃卡路里含量高的食物之前,先吃3种健康食品。如果吃完这3种食品,你还想吃东西的话,可以适当让自己再吃点。不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3种食物就足以阻止你再吃下去了。
4. 学会或参与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消除“情绪饥饿”的方法,无论是投入地表演,还是入迷地欣赏,都能使自己在一种特殊的意境中,获得一种乐在其中的情绪。
积极参与各种社交与公益活动,关心他人也接受别人的关心,尽量让自己生活在群体之中,切莫离群索居。在向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也可让自己拥有一个情绪体验的机会。此外,当你在感到无所事事的时候,可以看看电视、读读书报或听听音乐,迫使自己进入一种思维状态,并进而产生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这也是消除“情绪饥饿”的良好办法。
5. 防止和清除“情绪饥饿”最有效的方法是寻找机会体验情绪,如能得到一次强烈的爱的体验,即使是一次痛苦的体验,也同样可以解除饥饿,平衡心态。总之,无论悲欢离合,在一定程度上对心灵的触动愈强烈,愈能使头脑开窍。另外,有规律地进行锻炼。每天坚持锻炼,有利于舒缓压力,使你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可以重拾抵制不健康食品的勇气和信心。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研究显示,睡眠不足会增加饥饿感。保持睡眠充足,有利于减缓疲劳,从而有更多的力气与用吃减压的恶习作斗争。
温馨提示:情绪饥饿,说白了就是过于孤单,建议这种饥饿的人确实是要融入身边朋友的圈子里,体会多姿多彩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很简单,甚至在公交车站,超市里,健身房,淋浴间,鼓起勇气,与人交流,你会发现,身边原本沉默的人也会热络的与你交流,大家都是渴望能够热热闹闹的开展着自己的好日子。不要一个人默不作声,一个人会憋出病的!要放开心扉。
(责任编辑:龚艳丽)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青春偶像剧的热播逐渐刺激了部分青少年懵懂的情窦,使得广大高中生对男女之间的恋爱也慢慢的开始接触并实践。而且越来越多的家长也逐渐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他们想了解的就是如何获得科学的高中生的心理恋爱情结分析,从而针对这些问题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引导。 目前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