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能混在乐队里装模作样,拿到跟其他乐师一样的报酬。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将这种心理现象称为“搭便车效应”。
“搭便车”的根源是一种投机心理,一方面,投机者抱着“就算我不做,总会有别人做”的想法碰运气;另一方面,在集体行动中,一个人到底出了多少气力往往难以考证,无形中给“搭便车”者提供了机会。
“搭便车效应”的危害非常大的,如果每个人都希望由别人承担风险,自己坐享其成,这会抑制小组成员为小组利益而努力的动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搭便车”心理可能会削弱整个合作小组的创新能力、凝聚力、积极性等。搭便车的人多了,总体效率必然降低、甚至损害集体利益,出现所谓的“搭便车困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合作小组的规模较小,由于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对整个小组都有较大影响,其个人的努力与奖励的不对称性相对较小,会使“搭便车效应”明显减弱;而且缩小规模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社会惰化现象会削弱,能够取得较高的合作效率和成果。
(责任编辑:龚艳丽 实习编辑:练丽特)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心理学家调查报告显示:2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经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扰,6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偶尔有心理方面的困扰,仅有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心理方面的困扰,另有3%的大学生选择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由调查结果可知,有近九成多的大学生都有过心里方面的困扰。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