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1/16/2021

考生父母心急更易帮倒忙

一、无效叮嘱型案例:王女士的女儿今年高三,在某重点高中就读。女儿读初中时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全校排前十名。上高中后,周围的同学学习成绩都很好,她一下子从前几名下降到中间。王女士没完没了地教导女儿,告诉她一定要找到在初中时的自信,可女儿每次考试前总觉得自己不行了,成绩也始终不见提高。快高考了,女儿的成绩却越来越下滑。点评:王女士属于无效叮嘱型。她的叮嘱之所以无效,是因为女儿知道自信的重要,但是妈妈的叮嘱并没让女儿认识到自信该到哪里去找。建议:1.把无效叮嘱变为坦诚接受。王女士的痛苦不在于女儿成绩下降,而在于对这个现实的拒绝,这也正是孩子失去信心的原因之一。正面接受失败的现实,就有机会把用在痛苦上的心思放到解决问题上。2.和孩子一起承受挫折。女儿挫折容忍力太低,因此一次失败就认为自己下一次也不行了。从现在开始,把每次模考当作挫折训练,胜不骄败不馁,让模考的胜败都成为高考的成功要素。3.练习体验微小进步。哪怕下次考试成绩只提高了.5分,也真心和女儿庆祝战果,让成功成为成功之母。二、动机剥夺型案例:李峰的妈妈很着急。孩子初四了,学习成绩一直是中等偏上,现在快中考了,孩子却一点也不紧张。在家写作业时,妈妈催促他抓紧写,李峰还是要磨蹭到半夜。只要李峰一坐到电视机前,妈妈就说:“都快中考了,别看电视啦。有这时间多看一会儿书,多做几道题,等考完试妈让你可劲儿看电视!”前几天,李峰的妈妈和爸爸商量准备给孩子来把奖励机制,如果孩子这次考上省重点就给他买笔记本电脑,如果考上市重点就买台式电脑。可李峰听了根本不屑一顾,他知道爸妈说话从来都不算数。点评:李峰对学习如此不在乎,父母的奖励政策是重要原因。没有奖励的时候,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奖励一跟上,孩子会误以为学习是为了父母。当他和父母关系不好,或者父母奖励承诺未兑现,或者父母虽然奖励了,但是奖励的力度不够,他最有效的反抗就是“我不给你学啦!”建议:1.如果经济能力允许,建议兑现承诺的奖励。父母的诚信也是对考生的教育。2.今后再给孩子添置东西,最好与成绩脱钩。3.用赞赏代替奖励。赞赏是对孩子能力、努力和人格的评价,奖励有时候是用身外之物诱惑他努力。三、攀比离间型案例:李先生的儿子今年就要参加高考了。他见儿子还不紧不慢地看电视、看漫画书,就经常督促儿子要把心思放到学习上。他还常跟儿子说:“你看你表哥,当年高考时天天写作业都到半夜,没一天12点以前睡觉的,现在考上北大了。你看你表姐,高考前把那些试卷做了几十遍,人家现在不也考上哈工大了。”点评:李先生属于攀比离间型。他树立的榜样未必是儿子能达到的,但肯定是儿子感到嫉恨的,因为他们的优秀被用来证明他的没出息。无意之间,离间了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建议:1.李先生和孩子一起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自己成绩的进步上。2.对于兄弟姐妹或同窗好友的成绩采取战友心态。即,欣赏别人的进步,体谅别人的艰难,坚持自己的努力。四、最后通牒型案例:高先生的女儿是高考复读生。平时女儿很卖力,可成绩还是提高不快,越临近高考女儿越焦虑。不但学习效率低,连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着了。高先生怕女儿考不好,就对女儿说:“我们单位同事都知道你去年没考上,他们都说你又准备了一年,今年一定能考个好大学。这次你再考砸了,我可没脸再见这些亲戚朋友啦。”点评:对于战斗力强的孩子,这种通牒也许会有激励作用。对于厌倦了这一切或心力很弱的孩子,这种方法有时会使他焦虑倍增,有时会使他一蹶不振。建议:1.帮孩子设计高考立交桥,旱路不通走水路,想学习就永远有书念。2.安排合理作息,让均衡的膳食、科学的作息缓解孩子的焦虑。3.必要时支持孩子接受考前心理咨询或考试焦虑脱敏训练。帮倒忙的家长无一不是出于好心,但常常是越帮孩子越闹心,学也学不进去,考也考不出来。孩子大考在即,父母帮助孩子的根本原则是把关注放在效果上,把功夫下在方法上。因为中高考所考验和竞争的不是父母的良心与爱心,而是能产生复习和考试效果的好方法。父母怎样做才能防止帮倒忙呢?1.效果不好的言行立即终止。同样的方法不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2.孩子的心声要认真倾听。弄清了孩子最烦的和最渴望的,才能把忙帮到点子上。3.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健康快乐的家庭生活是对孩子最棒的考试援助。4.选择性地了解考生应知的复习方法、应试策略和心理调节技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提供高水平信息。

(责任编辑:zxwq)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中国现代化转型价值观混乱 社会各阶层普遍焦虑

楼主中国现代化转型价值观混乱社会各阶层普遍焦虑文章提交者:根在祖国加贴在社会聚焦铁血论坛http://bbs.tiexue.net/bbs68-0-1.html为何人人都焦虑?   经济的迅速增长,并没有带来从容的国民心态。焦虑像野火一样,以每一个个体切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