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老年人自杀率高 孤寂老人如何调节心理?

  该院重症监护病房主任安敏飞说,3例自杀病人,都是因为疾病引起心理问题,但得不到较好的疏通。譬如,王阿婆就是因为生活不能自理及便秘等问题,而出现慢性焦虑、精神抑郁甚至绝望。调查显示,老人自杀诱因主要是精神障碍,如抑郁症,如果能及时有效地对老人进行心理疏通,将会最大限度地减少自杀。

  专家建议,一旦发现老年病人出现情绪焦虑,应尽早进行干预。子女及亲人的关爱尤其重要。一声温暖的问候都可转移其对自杀的注意力。子女应每天和老人谈心,解除其心中的“疙瘩”,解决其面临的疾病困扰。如老人出现精神及心理障碍,应及时带老人去看心理医生。另外,应妥善管理农药、精神类药品,要把这些东西放在老人难以取到的地方。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至少有10万名55岁以上的老年人自杀死亡,占每年自杀人群的36%,老年人已成为我国自杀率最高人群。老年人自杀现象已不是偶然,特别是患病的老人的心理问题,亟须引起社会关注。

  自杀是指自己策划的直接或间接地伤害自我的行为,而且自杀者完全清楚行为的后果可能导致死亡,但还是启动并完成此行动。老年人自杀一方面与自己的身心状态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社会因素相关。自杀者的心理特点通常是充满敌意,缺乏主见,社会交往少,认识范围狭窄,行为冲动,情绪不稳,性格孤僻,内向抑郁。多数自杀者都有早期心理创伤,生活中遭遇重大挫折。政治困境、经济破产、人际关系破裂等等都是自杀的社会因素。自杀的直接动机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少年儿童的自杀大多源自父母、教师的斥责等环境压力;青年大多因失恋、考试失败或前途未定等个人问题而自杀;中年自杀主要起因于失业和家庭问题;老年人自杀除了中年的因素之外,身体疾病很可能成为自杀的直接动机。另外,与媳妇、儿女争吵而冲动自杀的老年人也不在少数。

  防止老年人自杀,最关键的是要注意心理卫生。首先,自杀可能是自杀者对生活目的缺乏明确的认识,对现存的环境和事实持有彻底否定认识的结果。因此,要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并非一切都完美无缺,任何人(包括自己在内)都不可避免地会有缺憾,要容纳自己和别人的过失,不应该求全责备。充分认识自己的任何行动都是在为一个直接与自己有关的目的服务的。尽管自己已经退休,不再追求明确的职业目标。可是生活在世界上,要行动就要有目标。没有目标,就会成为盲目的行动,就有可能感到生活无意义。只有认清目标,才能消除生活的空虚感和人生的失落感,提高个人的责任心。

  自杀者大多神志清醒,自救应该还是有意义的。当自己有了轻生、绝望的念头时,设法多做一些利他的事情。比如参加手拉手结对助学活动,从受助者的感激反应中体验利他的乐趣,减少自我中心的色彩,使自己从自毁中摆脱出来。当自己觉得情绪极度低落、认为人生毫无意义时,可以考虑在日记里与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展开辩论。

  心理频道小编温馨提示:一旦发现老年病人出现情绪焦虑,应尽早进行干预。子女及亲人的关爱尤其重要。一声温暖的问候都可转移其对自杀的注意力。

(编辑:樊雪娇)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不同年龄段男人的性理念

从愚笨害羞的青葱岁月,到焦虑不安的落寞晚景,男人走过一个个阶段。然而,似乎他们的一生都在进行着释放性欲和控制性欲的战争。你了解他们的潮涨潮落吗?失控期(18岁以前)男人对性事的关注是从青春期到来后开始的。身体的那一部分在冬眠多年以后,终于无法阻止地复苏了。痛苦…

首页

心理咨询

情感倾诉

心理论坛

心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