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发言人邓海华介绍,1995年审定公布的神经病学医学名词表中没有“老年痴呆症”这个名词,有“阿尔茨海默病(曾称老年早期痴呆)”。他表示,我国有严格的管理程序,中医学名词的审定和公布,由设在中华医学会的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后,报请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公布,后者公布的科技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
网友PK
反对派
消除歧视关键不在名字
“更名”消息一出,有网友直言没有必要。@锵锵日记说:“改个名字重要吗?卫生部是负责改名字的?哪种疾病的名字也不好听啊。”@疯大姐也表示:“阿尔次海默病就是这个病的英文名,如果翻译成中文就是叫老年痴呆症也不是什么歧视吧,跟家属解释还是要说中文名字才会懂这个病吧?那神经病,小儿麻痹症,自闭症都是歧视吗?”
@老猫阿贝也认为:“歧视并不在于人们口中所说的名字,而在于人们心中所存的意识。要说歧视,现在大家公认的盲人、失聪、残疾,虽然比叫瞎子、聋子、残废好了很多,不也都有歧视的成分在里面吗?”
@潜行温州表示:“改个名就能消除社会歧视?改了名后只会麻烦医生看病时多给病人解释一句:就是老年痴呆症。”@沙特B拉伯说:“为何叫这么深奥的音译词?就该叫‘老年智力退化症’,而且痴呆又不是贬义词,痴呆儿难道也得换名字么?”
@王世生说:就像失足妇女和妓女、卖淫女,估计也没人觉得有多尊重人。相关部门还不如想办法改善下这群老人,给他们更多关怀。
支持派
更名能让患者心里好受些
也有不少网友认为更名确实有必要。@鲍尔金娜说:“早该改了,将心比心,有些事情就不该逆来顺受。从今天学起,阿尔茨海默病,没那么难说。”@汪小棋的微博也说道:“我一直认为名字要改,怎么起这么一个名字,歧视病人。”@樱飘珞珈说:“将心比心,你父母不过是得了重病,结果病人的福利没享受到,还被人骂痴呆,你作何感想?”
@祺兔兔说:“‘老年痴呆’这个说法其实在民间早已成为贬低他人智商的通用词语,我觉得既然要明确‘老年痴呆’的病理概念和划分界限,最好重新定义一个更科学的临床疾病名称,不要让百姓对理性的疾病名称产生情绪上的排斥。”@辛德瑞拉曼说:“改一个名,也许能让病患心里好受些,但最重要还请真正理解体谅病患们”。
虽然有不少网友认同更名,但对于使用“阿尔茨海默病”这一专业性较强的叫法,网友们则认为应该将其“通俗化”。@什什什么说:“支持改名,但是‘阿什么的’还是算了,另取一个吧。”@ZhigD表示:“应改为一个更通俗好叫的名字,比如老年脑退化综合征等”。@ysksehe说:“香港叫‘脑退化症’。这个名称比较好。”
专家观点
更名有利于病人消除病耻感
中华医学会广东精神科学会主委赵振环教授表示,社会上关于为老年痴呆症更名这一话题多年前就已提出。他认为,更名确实有利于病人消除病耻感。赵教授表示在临床门诊接触到的病人,很多都会比较在意这个病的名称,“有一些40多岁就出现痴呆症状的病人,我们直接告诉病人与家属,他们确实会比较难以接受”。
至于更名成“阿尔茨海默病”,赵教授表示这个名称在业界一直被当作规范用语使用,在科研、教学等领域都是用这一叫法,国际上的诊疗标准也是用这个叫法。
有网友表示可以学习香港等地区使用“脑退化病”等相对缓和的叫法,赵教授认为这些地区的叫法存在局限性,在国际上也未得到普遍认同,他认为统一叫法为“阿尔茨海默病”,一步到位与国际接轨更合适。
对于更名是否会像此前高速公路更名等一样,需要较大的财政成本支持。赵教授认为这些并无影响,在日常临床的文献或电子系统中,一直都在使用“阿尔茨海默病”这一名称,因此更名几乎不会带来任何附加成本。赵教授表示更名需要媒体更广泛的推广,关键还是要逐渐改变人们的习惯和消除对患者的歧视。
老百姓图的是实惠
笔者曾遇到过一位名字叫“英俊”的哥们,说实话长得实在抱歉,即使改一个帅气的名字也无法扭转其长相一般的事实,还不如兜里多揣几个钱。患者是不幸的,是否改名、改什么名,这都比不上改掉对患者的歧视来得重要。
心理频道小编温馨提示:笔者认为他们更应该关注患者的治疗,选择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来发布更名消息,还不如提高精神病患者的门诊报销范围、加大对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投入、增加精神卫生专科医生的数量等来得实际。葛优不也说了吗?“咱老百姓图的就是实惠”!
(编辑:樊雪娇)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工作好、收入高的白领女性,不少人日子过得并不开心。、寂寞、怕老、追求变态美,是白领女性常见的心理问题。 白领女性常见的心理问题很多,如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想法不切合实际;看到别的女性成功就盲目仿效,结果适得其反;自信心不足;有钱、有房、有车却没有朋友,感到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