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对部分在校大学生有关人际信任的研究资料表明,有11.13%的大学生因对他人缺乏信任而自感苦恼。专家认为,学生在人际间交往的不适应很可能使之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困惑,形成心理亚健康。
在这项研究资料的抽样调查中显示,仅有17.44%的大学生对他人行为、他人承诺或(口头或书面)陈述之可靠性具有较高的信赖程度,以开放的心态进行人际交往。70.93%的大学生只具有一般性的信赖程度,不足以协调好自身与他人的关系。人际信任程度较低者有11.13%,他们不能在集体中找到恰当的自我角色定位,不能与同学和老师和睦相处、融洽共事。
部分高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信任度缘何如此低?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高校中大多数学生都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这些学生因为是家里独苗,有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存留一些特立独行的习惯,而且一些学生表现更多地是比较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太善于与他人交往,尤其是缺乏在团队中与人和谐交往的能力。此外,还有一类学生,天生就胆小怕事、谨小慎微,所以他们在为人处世时往往疑虑重重、不信任对方。此外,还有部分学生是因为有过失败的交往经验,而形成了对他人缺乏信任、多疑的性格。例如,一名女学生曾经将自己暗恋他人的秘密讲给了好友,结果好友非但没有帮她保守秘密,还广而告之地当做趣谈讲给其他同学听,这让这名女生的内心深深地受到了伤害。从此她开始不再信任任何人,对别人也很少敞开自己的心扉。
针对此现象,哈师大心理咨询中心蔡迎春老师认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人们对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固然是要防备的,但这毕竟是少数,不能因此连朋友也拒之千里。过分的怀疑、猜忌、不信任,会使人难于交友,无法形成相应的人际关系,在这种氛围中工作、学习,个人心理压力会很大。
蔡老师说,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个人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人际信任则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人际信任度高的个体在与他人交往时更易表现出信任行为,易于与人合作,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能够保持更健康的心理状态;反之,一个人如果缺乏起码的信任感,对一切事物都有所怀疑,做事难免就会谨慎过度,这样久而久之就很容易使自己陷入焦虑不安中,形成心理亚健康。而且会对学生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大学阶段是个体人际信任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其合作精神、共处意识、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直接影响。
蔡老师建议,改善大学生尤其是低人际信任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首先要多理解别人,为人处世时也尽量从他人的角度为其设身处地地考虑和着想。同时还要多与人沟通、交流,不要仅凭个人的主观或者以往的交往经验来断定人和事。如果对与人交往仍然感到过分恐惧和信任,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蔡老师说,目前,哈师大通过电影课、团体训练、心理健康教育课和网络学习的方式对大一新生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人际信任测量和训练,经过专业的训练,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
(责任编辑:zxwq)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社会步伐加紧使得男性的压力越来越大,有时真是无法喘气,如果可以的话,他们想选哪些生活呢?私人空间很多新婚的男人都会向哥们儿抱怨:再也没有以前的日子了!“以前的日子”意味着自由支配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可一结婚,男人感到自己变成了老婆手中的“悠悠球”——稍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