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1/17/2021

大学生人际交往已变质 如何搞好人际关系

 

  高校开学前后,有关“送子大军”的讨论沸沸扬扬,“87后”大学新生被认为是“不够自立”、“不够成熟”的一代。暑假期间,在某大学新生论坛上,曾经出现一个惹眼的帖子《啥都不懂的同志多吗?》。帖子说,“在网上转了一圈,发现大家懂得可真多。像我这样连大学课程等一系列名词术语都没怎么听说过的人,能赶上大家吗?”看完这个帖子,担忧的人恐怕不仅仅是这位新生自己了。于是,便出现了另外一种场景:未进校门先找关系开发人脉,多方打探摸清校园生存规则。然而,大学新生进校前开发人脉,打探校园生存规则,又让这一群体显得颇为“成熟”。

  不可否认,新生显得“成熟”,一方面是受父母的影响,孩子上大学了,怕他们出远门“受委屈”,父母急于向他们灌输自己的“人生经验”,有条件的还亲自帮忙“打点”;另一方面是网络等发达的通讯手段导致的变化,使得通过网络广交朋友成为现实,便于提前了解学校和学业情况。这些本无可厚非,结识新同学并不是坏事,但需要指出的是,要适当把握方向,不能失去了“度”的量衡。尽管这些提前社会化的新生还是少数,但是出现的问题和新生心理上的变化却不容小觑。

  人际交往最基本的动机就在于希望能从交往对象那里得到自己需求的满足。大学生们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校园内,其接触的对象主要是同学和老师,主要任务是学习,因而他们之间的交往动机应该比较单纯,如结识朋友、切磋学问、交流信息、沟通感情等,而不是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但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毕业自主择业的要求,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显示出了新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丰富大学生活”,还有的大学生把“有利于将来事业发展”作为社交首要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实惠性需求增加的特点,表明当代大学生交往的社会化特征更加有所强化。而今,如今大学生未进校门先找关系开发人脉,多方打探摸清校园生存规则,也让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多了一份忧虑。

  一位阿拉伯哲人说过: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中去的

  社交能力应当是大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担心孩子受委屈,让孩子提前结识同学、熟悉校园不是坏事,但我们的家长不能过于“大操大办”。人际交往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顺利度过大学生活,同时也为将来的工作和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指导的过程中,父母在引导他们充分认识人际交往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加强对自我的了解,让他们学会从各种活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及自我总结和反省等途径,学会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而不是“四处钻营”。此外,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高校中各种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困惑,切实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高校教育必须重视人际关系的培养,应强化人际交往技能、技巧的训练。

  人际交往是科学和艺术的结晶,缺乏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交往行为常常诱发人际冲突。

  当今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使他们的人际交往呈现出新的特点。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人际冲突,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人际冲突,缺乏化解冲突的技巧,将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和感情裂痕。对大学生开展人际关系的训练,能够有效干预大学生的人际行为和显着改善其人际关系。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向大学生系统介绍和传授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明确人际交往中的近因效应、光环效应等多种特殊心理现象,学会从多角度了解和评价他人。尤为重要的是,针对大学生中存在人际交往就是拉关系等非理性的交往观念,教师应向学生阐明人际交往对其身心发展的作用,帮助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消除一些模糊和错误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从而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小编温馨提示:社交能力应当是大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担心孩子受委屈,让孩子提前结识同学、熟悉校园不是坏事,但我们的家长不能过于“大操大办”。

  (编辑:谭明星)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性觉醒以及男性性障碍

据临床资料统计,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病率一直很高,以前就诊率低,近几年就诊率呈直线上升。其发病原因变化也很大,前些年就诊的男性性功能障碍者以性无知多见,而近年来则以女性配偶的性觉醒、对性高潮感受的期望值太高,男性在性活动中难以使女性达到满意为原始因素。这些患者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