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1/17/2021

职场风云(下)

职场风云(下)http://www.sina.com.cn2004年07月14日12:27青年参考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从事人力资源工作近20年的中原人力资源顾问董事总经理周绮萍指出,过去10年,香港不少行业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转变,一些年轻人曾经趋之若鹜的行业今日已光辉尽失。

  IT人梦碎雪上加霜

  各个行业中,IT业界的神话以最快的速度幻灭了。几年前,科技股热,不少IT公司单凭概念上市,便能得到数以亿计的资金,公司以“烧钱”的速度显示积极性。因为期望迅速获得高薪,不少打工仔争做IT人,学生也纷纷报读IT专业。两三年内,大量IT公司倒闭,业内大幅裁员,有幸保住工作的人也大幅减薪。尚未起步的IT专业毕业生看不到出路,被迫转行。IT业至今仍无太大起色。

  法律系毕业生薪酬排尾

  以往备受尊敬的“三师”中,律师的走势最弱。周绮萍说:“律师以前收费很高,要他们写个file都要几万元,现在哪怕是几千元的生意都争着做。”香港大学最新公布的毕业生薪资调查中,法律系学生的薪资水平在十大学科中排名最后,可见律师已不再“吃香”。

  地产经纪逆市难为

  地产经纪在1997年前被认为是“不用做便有钱收”的光辉行业。周绮萍说:“地产在过去10年中大起大落,现在虽已复苏,但地产经纪的筛选其实在受聘后才真正开始,经纪没有生意,即使不被‘炒’也没有收入。”

  建筑工人失业严重

  建筑行业近年来面临严峻的挑战。周绮萍说:“建筑业现在的情况相当惨。”建筑业境况好时,工人日薪至少在1000港元或以上。现在的建筑业成了“失业最严重行业”。

  香港精算师在内地的淡定生活

  姚波,31岁,中国平安保险总公司副总精算师。

  眼下,在中国,精算师绝对属于“稀缺资源”,通过考试取得国际精算师资格的只有几人,而姚波是不能被计算在内的。在上海读完大一后,姚波随全家移民美国。他本来是学数学的,当时美国的热门职业排名中精算属一属二,就这样,他“挺偶然”地选择了精算师这个职业。

  即使在今天,很多中国人仍然对精算的概念十分陌生。姚波说,在保险公司里,精算师地位很高,负责设计保险产品,把握公司的投资方向及动态偿付能力测试,以保障未来的偿付能力。因此,国外资深的精算师,往往发展成为公司的CFO甚至CEO。

  由普通的精算人员成长为精算师的路漫长而艰苦。精算师的培养要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积累同步进行的方式。通常,国外培养一个精算师至少需要七八年。这么长时间边工作边读书,压力很大。

  姚波在美国工作了6年,也考了6年的试,获得精算师资格后在香港安了家,工作则在深圳,周末才回香港。每天下班通常就是回家看书、看电视,偶尔打打球,生活简单随意。姚波说这跟他的性格有关,也可能是因为精算师这个职业的成长过程比较清苦,多年的备战考试使他对喧闹的娱乐不太看重。

  据了解,一般中国本土的精算师的年薪在20万至40万元之间,洋精算师的身价至少在百万元之上。具体的收入,姚波避而不答。但他说,精算师比其他职业起薪高,增长也比较快。

  在中国,精算的历史才十几年,目前在多数中国的保险公司里,精算师并没有参与公司的投资、资产和偿付能力的管理。姚波说,他的目标是慢慢向管理方面发展,工作9年来,自己一直在积累经验。“精算师是越老越值钱的职业”,姚波对职业的喜爱渗透到了他淡定的语调中。

  《南方日报》――

  两地律所合作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因香港经济不景气,香港的律师行业也处于低谷。不少香港律师事务所把目光投向内地。目前,在一些香港律师事务所中,国内业务占了很大比重。CEPA给香港律师业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香港律师事务所在内地开办联营所更方便了。内地的法律体系、制度等与香港不同,香港律师要想对内地的所有法规都了如指掌并非易事,但香港律师对国际规则的理解更全面、更透彻,可以使企业在香港、海外上市或将产品销售到国外时少走弯路。再过几年,国内与香港律师事务所合作会成为新趋势,相信香港与内地的律师事务所合并后,实力会大大增强。

  ――CEPA实施后首位进入内地执业的香港律师林月明

  《北京现代商报》――

  香港律师看好内地

  现在香港律师非常看好内地业务,目前已有30多家香港律所在内地设立了分支机构,北京有7家。估计到明年,香港律所在内地的分所会达到50多家。除了设立分所,现在在西安、湖南、湖北等地,已经有和香港律所互换员工、进行交流的例子了。在将来一段时间内,香港律所在内地主要的业务将集中在“中介”和“仲裁”业务上。

  香港《明报》――

  香港建筑业务要有突破,推动力来自内地

  建筑师要走创意的路,很难走,限制太多。香港的建筑师世界知名,能操流利的英语,懂得品质控制及高密度建筑技术,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可是香港建筑界的优势正逐渐消失,我们要反过来向内地学习。香港的建筑业务要有所突破,其推动力或许来自内地。

  建筑业:互借优势实现双赢

  在目前全国上万家建筑工程服务企业中,具有一级资质的企业不到3%,其余二级三级甚至没有资质的企业无力与国内一些较大的企业竞争,更谈不上参与国际市场的角逐。借助香港建筑业同行的优势,内地建筑类的中小企业可以应对国际挑战,达到双赢。

  香港同行在国际市场上积累了丰富经验,熟悉国际惯例。相对于外商而言,香港的专业人士既了解中国国情,又熟悉国际惯例,在语言上没有障碍。内地企业可以考虑引进香港的专业人才,吸收港方股东参股,有效实现品牌嫁接,以适应国际市场的争夺。

  行业快讯

  《新京报》――

  京港律师有望年内合作

  “香港的律师希望更多地进入内地,尤其是北京,与内地律师合作。”7月1日,香港律政司副律政专员黄继儿博士在中国国际中介服务论坛法律专题研讨会上说。

  黄继儿说,“一国两制”下的香港特区涉及内地法律制度和香港法律制度。今年1月1日CEPA生效后,香港与内地的各类经济和民事纠纷增加,这需要两地的律师加强合作。

  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张庆表示,香港律师在双语服务方面和专业精神方面都值得北京的律师学习,而北京律师对国内法律的精熟、对国情的把握也是香港律师进入内地执业需要借助的。他表示,今年下半年,北京市律师协会将和香港律政司合作,争取吸引更多的香港律师到北京发展。

  香港《商报》――

  内地与港专业资格互认取得实质进展

  CEPA实施半年来,内地与香港在建筑行业相关的专业资格互认方面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香港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廖秀冬6月23日表示,到目前为止,在产业测量师和建筑师方面,内地与香港的相关专业团体已达成互认协议,并于今年3月和5月分别进行了首次培训和考试。在工程师方面,内地与香港的相关专业团体已于今年2月就结构工程师资格互认签署了协议草案。廖秀冬表示,希望双方就结构工程师的资格互认尽早达成协议,并为其他专业资格的互认继续磋商。

  国家建设部有关官员表示,获得互认资格的香港建筑师,只要再取得国家注册资格,即可受聘于内地设计院,进军内地庞大的建筑市场。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同学关系该彼维持才好

  王峰是北京某高校的本科毕业生,他对同学之间的竞争非常苦恼:“有的用人单位在我们院公告栏上贴个招聘启事,你去看的时候,联系方式总是被撕掉了。平时宿舍同学的关系都还不错,但临近找工作时,同学间突然像防贼一样相互提防,有什么就业信息也不告诉别人,偷偷去投了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