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独生子女看似幸福 但这些心理问题不可忽视

   最近我们能从很多网络新闻得知,虽然国家已经放款了二胎政策,但不少年轻人还是表示不想要孩子,我国的人口生育率明显放缓,大多数家庭还是独生子女家庭。但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弊端非常明显,在这样的优良家庭环境下,不少独生子女会有一些“心理通病”。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1、“独我”行为

 

  在孩子的心目中,家里的一切都理所当然是我的,好像从来没有感受到别人的需要。我的小床、我的电子琴、我的玩具、我的食品,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不是我的。一个第一次随爸爸出远门的孩子看到火车茶桌上别人的食品拿起来就吃,就是一种典型的“独我”行为。

 

  2、胆小好哭

 

  整天只与父母打交道,一切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失去了动手能力,也没有与小同伴竞争玩耍的机会,变得胆小、害怕困难,一遇到挫折、痛苦就会哭。这是由过度的保护形成的过分懦弱。

 

  3、心理早熟

 

  早熟并不是缺点,许多才华聪颖的人都是早熟的。独生子女的早熟具有“小大人”的特点。因为他没有与兄弟姐妹同级心理活动的交往,只得整天与大人打交道。爸爸为什么背着妈妈抽烟,爸爸妈妈为什么吵架,这些本不是小小年纪的人需要了解的事,他都了解,还参与意见。一个4岁的小女孩坐在沙发上评判爸爸妈妈争吵中的是非,让人听起来真要笑破肚皮,可孩子讲起来却一本正经。

 

  4、肤浅的知识

 

  独生子女看上去都比一般孩子懂事、知道得多,为什么说是肤浅呢?因这些本事、知识都是口头上的,并没有真实的体验,而且这些知识都是些非儿童性的道理、概念。用这些道理、概念作为与父母交际游戏的工具。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不起作用了。父母听孩子讲“大人话”可能喜得眉开眼笑,孩子的目的就达到了–用模糊的肤浅知识取悦家长。

 

  大多数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比较自私,在外面时也只考虑到自己,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胆小好哭。部分独生子女的心理比较早熟,主要是因为经常与大人打交道。虽然说独生子女看起来比一般孩子懂事,但是他们没有真实体验,因此这些懂事的道理就没啥实际的意义。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大学生常见性心理困扰

     一、性认知方面的偏差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性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但几千年封建社会愚昧、保守的“性”观念的影响,还远远未能肃清。因此,一些大学生受其影响,特别是一些来自偏远地区或农村的大学生受其影响,对“性”仍持有某些不正确…

首页

心理咨询

情感倾诉

心理论坛

心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