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中,谎言差不多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只不过我们很少发现而已,但是谎言也并不总是让你愤怒,往往一个善意的小谎言能帮我们解决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相反要是恶意的就会造成双方水火不容,学会如何区分善恶谎言,才能更好地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
研究谎言的科学家说,大多数人每天都撒一两个谎。而且,我们极少被抓住,因为这些假话通常都微不足道。“我刚才在路上堵车了。”“你穿那种颜色很好看。”“我刚好要给你打电话呢。”埃克曼对谎言和骗局的研究长达40年,并有若干专着出版。他说:“说谎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特性,人们在社交活动中应正确理解说谎现象。”比如,有时候善意的说谎还是必要的。 如何识别生活中的谎言在日常交往中我们怎样才能识别对方说出的是谎言。不论是无关大局的善意谎言,还是别有用心的弥天大谎,它们是否有共同点?可以试试专家们研究出的高招。首先听声音。注意说话人声音的音调是否比平时有所变化?比如声音发哑或变粗,而他平常并非如此。类似这些变化的声音都表明有虚假嫌疑。 埃克曼在旧金山大学对509名试验对象的识谎能力进行了测试。这些人包括机要人员、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以及大学生。让他们看的录像中有十个人说话,需分辨出哪些人在说谎,哪些人讲真话。 其中一名女士假想自己看着一束鲜花,并对可爱的鲜花满口赞美。尽管她说话时面带笑容,但还是有几名受测者发现了她的声音中有一种奇特的迟疑,言辞呆板,手势僵硬。一名安全部门工作人员断定这名女士在说谎。其实这名女士看的并不是真正的鲜花,而是主测人播放的幻灯片。来自安全部门的人员成绩最好,识谎率达86%。 尽管人在说谎时也会在行为举止或表情上发生变化,但是声音的非正常变化尤其特别。包括说话速度变得更快或更慢,甚至呼吸的节奏也有变化。
(责任编辑:zxwq)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口述/迷路的风筝整理/夏莫在六岁那年,得知父亲并非亲生父亲,我没有哭,没有沮丧,没有吵着要回家。或许,是因为当时年纪小,还不知道如何去恨一个人。亲生父母住在街的尽头再直走,绕过一条河,走过两个村庄,走到村尾就到了。十岁那年,养父带我去过一次,路边的梧桐树,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