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酬饭局实”无奈”

  

  

  小刘在北京一家建筑工程公司工作,说起回老家过年的这几天,小刘仍心有余悸。从大年初一开始的六天时间里,他每天都有两顿酒局需要“应酬”,其中只有一天例外,连续睡了18个小时,错过了那天的“晚局”。小刘说,自己的那些朋友这几天也都是这么过的。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日完成的一项调查(1735人参与)显示,70.9%的受访者认为最近几年社会上的“应酬”风气越来越严重了,14.4%的人认为没什么变化,10.6%的人认为有所好转。

  只有在酒桌上交下了真朋友,酒桌下的事情才好办,这是中国早已有之的一个不成文的传统。这一“酒桌文化”更是在刚刚过去的春节中尽显“身手”——有人张罗着酒局以疏通关系,有人绞尽脑汁寻找推辞应酬的借口,还有人因为喝酒过量被送进了医院。

  调查显示,23.1%的受访者在春节期间的应酬很多,70.0%的人认为自己春节期间的应酬不算多,还有6.9%的人“说不好”。在平时,26.9%的人认为自己的应酬比较少,1.4%的人“从来没有应酬”,71.7%的人应酬不少(基本每天都有的占4.4%,每周都有那么几次的占21.4%,每周一次左右的占25.8%,大概每月两三次的占20.0%)。

  小刘是做市场开发工作的,平时应酬就多,很多时候还需要主动张罗酒局。在他看来,春节里的应酬并没有比平时多多少。而在某政府机关工作的邵先生则感觉,到春节期间的应酬要多得多。“有些关系不是那么‘铁’的人也会过来请吃饭,推辞了吧又不太合适。”邵先生回忆过年的这几天,发现在外面吃饭的次数竟然比在家吃饭的次数还多。在平时,邵先生的酒局主要是应付同事或领导,偶尔才会有些“外面的人”。

  在问及“你认为哪些人的应酬最多”时,“商人、企业家”的获选率最高,82.6%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应酬最多;其次是“公务员”(62.4%)和“演艺界人士”(62.4%),记者编辑(33.9%)、律师(28.3%)、医生(22.1%)、教师(11.9%)的应酬相对更少一些,应酬最少要数“技术人员”(6.6%)了。

  “其实,酒桌上没有谁是真的想来喝酒的,但不想喝也得喝。”小刘经常是酒局的发起者,对此感受颇深。“被我拉过来应酬的人不想喝酒,我需要招待的客户也不想喝酒,但是两边坐到一起后,就会觉得无酒不成席,喝着喝着就多了。”

  在邵先生看来,一个两个酒局倒没什么,可怕的是这喝酒之风太甚,“经常是说好不喝酒,可是在酒桌边上坐一会儿就有人提出喝酒。”调查显示,44.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人独有的应酬之风没办法改变。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人在碰到一个推不掉的“应酬”时的感受是负面的。42.7%的受访者感觉“无奈”,25.8%的人感觉是“痛苦”;22.4%的人认为不一定,需要看“应酬”的是谁,仅有2.6%的人感觉高兴,觉得“又有机会腐败了”。

  46.1%的人认为“应酬多”是件好事,认为“应酬过程中可以结识新朋友,扩大交际圈”。而“应酬有利有弊,关键要把握好度”则得到了65.2%的人的支持。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少年因眼疾留书自杀青少年自卑心理咋调节?

  少年出走两天被发现溺亡遗书倾诉内心重负  中秋假期最后一天,肥东15岁的初三少年小光本应该下午去学校报到,但是他却在痛哭了一晚上后,于第二天凌晨出走,毫无音讯。父母发现后,满县城到处寻找,报警求助。25日上午,黄华及家人接到警方通知,在店埠河包公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