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精神虐待? 父母精神虐待孩子的行为有哪些?

   大多数中国家长不善于西方的温柔鼓励式教育,我们生活中更常见的是“诋毁形”教育。很多家长选择侮辱谩骂孩子,他们觉得这样孩子会深受打击,下一次会听自己的话,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容易对孩子造成“精神虐待”。那么精神虐待是什么?父母精神虐待孩子的行为有哪些?

 

 

  什么是精神虐待?

 

  因为没有伤口、淤青等身体上的痕迹,精神虐待常被人忽略。家长可能根本没有考虑过孩子在心理上是否受到了虐待,甚至有时候他们自己就是施虐人。到底什么算是对孩子的精神虐待呢?想想你小时候的经历,打扮好了想要出门

 

  前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结果被母亲嘲笑这条裙子显得你腰粗腿胖,这可能让你以后都不再想穿同样款式的连衣裙。如果多几次相似的状况,你可能因此对自己的品位或者外貌极其不自信。精神虐待便是这样发生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慢慢叠加累积发酵,伤害到孩子还未成熟的心智。

 

  父母精神虐待孩子的行为

 

  典型虐待行为1:忽视

 

  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在随着他们的成长不断变化,有时候家长可能因为忙碌或者自身情绪不良而忽略了孩子的需求。小到孩子需要一双新球鞋,大到青春期时他们感到不安,如果家长长期忽视这些需求和变化,那么孩子便有可能受到精神上的伤害。如果家长对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其他孩子)的需求都很注意,那么这种对比会让孩子更受伤害。对一个孩子说“你做得不错”,却对另一个孩子说“你简直太棒了”,其实便已经对第一个孩子造成了伤害。

 

  典型虐待行为2:侮辱

 

  孩子总是会遇到一些挫折,不论是在学校某次考试成绩不好,还是不明白大人的指示,家长都不应该辱骂孩子,例如说“你怎么这么笨啊”或者“你是听不懂人话吗”等带辱骂性的话。孩子犯错,可以就事论事地批评或者引导他们,但由一次失败发散到对他们其他方面的否定或者攻击,只能让他们变得怯懦或者逆反。

 

  典型虐待行为3:诋毁

 

  孩子总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兴趣或者爱好,也许在大人看起来幼稚可笑或者不值一提,但请不要诋毁或者抹黑他们喜爱的事物或者偶像。例如,有的家长可能贬低孩子喜欢的歌手或者演员,又或者认为孩子赢得校园绘画大赛一等奖是一件没用的事情。这些都有可能伤害到孩子的感情,如果担心孩子的喜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那么可以直接对他们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时间。允许孩子在保证学业的情况下享受自己的兴趣爱好。

 

  典型虐待行为4:高压

 

  也许孩子需要一些压力才能够更好地成长,但总是没完没了地对他们施压就会起到拔苗助长的反效果。更可怕的是,有些家长喜欢用“别人家的孩子”来作为施压的工具,例如说“为什么人家就次次都排前十名呢”“你要有她一半好学就好了”。为孩子设定的目标不能远离他的能力范围,每次他完成时应该给予鼓励和奖励,而不是马上抛出下一个目标。

 

  家长们要注意了,大部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很脆弱,侮辱打骂式的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严重的话还会对孩子造成精神虐待。希望生活中家长能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勇于面对挫折,在学习上不要给他们太多压力,考试尽力就好。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朋友之间做事也不能勉强

   阿姝和晓蓉从大一开始就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两人无话不谈,还时常一起唱歌、逛街、旅游。然而近来,阿姝发现,自己不再像从前那样喜欢和晓蓉在一起了。晓蓉是一个悲观的人,总是把所有的事情想得很困难,而且一郁闷就来找阿姝诉苦。从前,阿姝常常安慰她,现在两人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