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初四孩子老偷家里钱咋办

“初四的孩子总偷拿家里的钱怎么办?会不会以后发展成什么大的坏毛病?”昨日上午,市民高女士打来电话时,心情显得格外沉重。

对这种情况,心理辅导老师张智超认为,偷拿家里的钱,或者偷拿亲人的钱,与偷拿非亲友关系者的钱其性质是不一样,这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偷窃。只要孩子没有偷拿非亲友关系者的钱,就不必担心孩子产生盗窃心理。这是一种简单的“惟我”心理,一种单纯的“利己主义”。这种行为是孩子在没有建立成熟的道德观前的一种自发行为。最后,张老师还说,这个问题最令人担心的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思维。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孩子这种行为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而在这种不好的倾向还在萌芽期时,正是我们给孩子树立是非观的绝好时机。

张老师建议家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孩子进行教育:

1、教育孩子时,要冷静郑重但是不可严厉,更不可打骂,让孩子感到这件事情应该认真对待,但不要让孩子感到强大的压迫,以便孩子能够接受我们的建议。

2、这个问题,孩子错处有三,不该偷拿钱,最主要的是“不择手段”这种思维方式。告诉孩子最让您生气的不是撒谎,不是拿钱,而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想法,这种任性的、自私的、不计后果的想法是您不能容忍的。告诉他,满足自己的愿望要用合理的方式,假如合理的方式行不通,那么正确的选择应该是放弃自己的愿望,而不应该是不择手段地去满足自己的愿望。要给孩子举一个现实的例子。

3、建议为了向孩子表示您对他的诚意,您可以每个月适当增加他的零花钱。

4、假如有些东西孩子十分需要,您应该尽可能地满足他。假如,您坚决认为不应该满足孩子,那么一定要给孩子讲清为什么,尽量取得孩子理解。而不应该是强硬的简单的禁止。

5、当您的孩子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掩饰错误时,不要批评孩子,应该告诉他,你虽然犯了错误,但是你主动承认错误,让妈妈(爸爸)很高兴,妈妈欣赏你的勇气,妈妈为你自豪。

(责任编辑:zxwq)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研究生的心理焦虑所由何来

中国已经成为在学研究生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然而,新近的调查却发现,60.1%的被调查研究生有心理焦虑问题。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这一代的研究生何以如此脆弱? 在一个快速变迁的时代,社会利益结构调整和社会阶层分化都会产生普遍性的社会焦虑。就研究生焦虑产生的诱因而言…

首页

心理咨询

情感倾诉

心理论坛

心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