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残疾儿童怎样克服不良心理?

克服自卑首先应避免对残疾儿童做任何不正确的评价和比较,其次是要引导残疾儿童对自身机体固有补偿功能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一员,从根本上克服自卑。功能训练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残疾的补偿包括补偿心理和行为,补偿行为取决于补偿心理。人从儿童起就有补偿心理,在补偿心理的作用下,力求克服自身低能的努力就是一种补偿行为。这种补偿行为可使尚保留完好的肢体器官功能得到超水平发挥,甚至缺陷可转化为特长、低能转化为高超的技艺,从而使残疾损失得到补偿。回归社会“回归主流、回归社会”是残疾人工作的指导方针。一些有识之士提出盲童的“随班就读”和聋校的“一体化教育”都是很好的尝试和探索,把盲童或聋童安排在普通学校,与正常儿童一样学习,刺激盲童和聋童的触觉和听觉以及综合感知能力,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和人生发展。自尊自强提倡残疾人既客观看待问题、接受现实,又做到自尊自强自爱,充满信心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努力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在不断进取中体验成功。文章录入:汪洋

(责任编辑:zxwq)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百知道

  大学生人际交往危机主要是指做为在校大学生在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适、自闭、逃避、自恋、自负,以及难以调和与他人关系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造成大学生交往危机的原因很多,但大学生在交往中存在的一些人格缺陷和不良个性特征,是引发大学生人际交往危机…

首页

心理咨询

情感倾诉

心理论坛

心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