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宁可一睁眼担心公司的生意不好,也不愿像现在一样每天早上醒来就开始发愁孩子的学习。做生意可能有赔有赚,但孩子一旦对学习没了兴趣,对我们来说可就是赔一生了。”梁女士最近像个祥林嫂似的,类似的话一遍遍向别人说起。她的孩子今年中考,但学习起来就像给别人学的,大人盯得紧就看两眼,不盯就玩自己的。不是发短信、看电视,就是上网聊天。考试前,儿子有时也知道着急,但光着急不用功。“这和我从小对孩子的教育有关,从小他几乎是要什么给什么,人长大了,可是对什么似乎都没欲望了。”梁女士的唠叨经常会加上这样的自责。没得到一支笔的奖励家长为了安慰孩子买来十支梁女士的儿子小宇从小是个宠儿。无论是在爷爷奶奶家、还是在姥姥姥爷家,他都是第三代中第一个出生的孩子。还没出生时,他就受到所有人的关注。出生后,玩具、零食、漂亮衣服,几乎是要什么有什么。刚开始时,甚至是全家人比着给他买东西,今天这个亲戚下班带回一个好玩的,明天又有人带好吃的来。梁女士和丈夫也是尽自己所能给他提供好的物质条件:“我们是从物质短缺时期过来的,不想让孩子受什么委屈。看到别的小孩有,而他没有,我们心里就难受。”梁女士记得,刚上小学时,有一次班里评小红花,奖励是一支铅笔,小宇因为有一次忘带作业没有得到,哭着回家。梁女士看到孩子哭的伤心,竟然立刻出去买来1支。就这样,家里所有的人都记得这个孩子小时候的优点:“从来没像有的小孩一样撒泼,不给买什么就大闹,他从不哭闹要什么。”后来小宇想起来,这是因为那时候家里人多,自己想要什么,这个人不给,别人可能就会偷偷买回,自己没有必要再去哭闹。“这道理我很小就悟出来了。”小宇想起这些,还觉得自己挺聪明的。慢慢的,父母也发现这样下去不行,想要什么东西不用费劲就能得到,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不利。他们想过改变一下教育方法,可根本行不通。有一次小宇想要一个MP3播放器,小姨主动说,你要是期末考好了,我就给你买一个。考试成绩出来了,小宇考得一塌糊涂。但是小姨第二天还是拿来一个精美的MP3。而条件则改成“这次就算了,下次一定考好”。“看到小孩想要什么却得不到的那种眼神,我就心软了。”小姨的这种心软,是全家人的通病,也一直持续了十几年。后来,梁女士和丈夫一起做生意,家里经济条件更好了。车子好,房子也好。从小宇上小学开始,就是父母用车接送,这在汽车还不普及时,很让别的同学羡慕。一开始物质激励对小宇学习还能起一定作用,考不好,他也觉得难为情。可到后来,考得好时有奖励,考得不好惩罚也从不兑现。物质与学习,在什么条件下都是对等的,学习对于小宇成了无所谓的事。小宇的成绩一直不好。小升初时,只考了B级,这样的成绩只能上一个非常普通的中学。几乎是全家总动员,通过很硬的关系,小宇上了区里最好的中学。“我们怎么跟小宇比,每天高级车接送,成绩不好还能上好中学。”这是同学的话,小宇也这样认为。失去竞争力反而拿别人的失败来安慰自己就这样小宇到了一所非常好的中学,但他的成绩根本不能和大部分凭分数考进来的同学相比,一个学期后,他很难逃脱成绩垫底的厄运。小宇的父母意识到这样下去这个孩子就完了,没办法又把他转到了一所很普通的学校。之后,父母对于小宇的学习盯得更紧了,但小宇根本提不起兴趣来。今年过年时,本来没有达到考试要求的小宇像往年一样,所有提前制定的惩罚和奖励都去了爪哇国,谁也不提当时“要是考试都及格了,就买NIKE鞋,否则不买”的约定。为了买到中意的最新款,他和妈妈跑了好几个商店。父母和他商量买一双李宁牌的怎么样,这个牌子最近有许多新样子很好看。但小宇坚决不同意:“不要!现在我们班最差的也穿乔丹。”要中考了,可小宇没有一点紧迫感。他总在幻想:“我要是努力学习,考上了大学又怎么样?还不像我表姐一样。”表姐小时候成绩一直非常好,高考时发挥失常,只考上一所市属大学。毕业时,表姐找了几份工作,都不满意,后来除了公务员,什么工作都看不上,可又不幸做了公务员考试的“炮灰”。最近,她就在家里待着,不想去找工作,理由是给别人打工没意思,挣的钱还不如现在父母给自己的零用钱多。小宇感到自己在学习方面没有竞争力了,就经常自我安慰说:“按我的成绩,以后最多考一所二类大学,之后就会像我表姐一样,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那我现在努力什么呀?”物质上的富足,让小宇不知道精神上的追求在哪里。也没有明确的爱好,更不知今后自己能干什么。“我爸爸当时念书,是为了上大学,在城市里找一份好工作,不用在农村种地;我的爸爸妈妈努力办公司,是为了买房买车,现在我们都有了,那我努力是为了什么?”其实个子高高的小宇还是一个很好的孩子,也知道心疼父母。可就是在学习上一点动力都没有。小宇的妈妈看到一种理论,名字为“腐烂的脐带”,这种理论把父母儿女之间矛盾的关系,比作一根即将腐烂的脐带,让人厌恶,却无法割断。让“适度不满足”的欲望培育梦想和小宇家的教育方式不同,梁女士的一位同事在应对孩子的需求时,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同事有个六七岁的女儿,很想给自己的芭比娃娃买一套家具,可是同事一直没有答应她。正好女儿要参加一次钢琴比赛,妈妈就给她定了一个目标:“如果能进决赛就可以买。”小女孩为了这套玩具家具,一段时间内练琴非常主动,到时间就自己坐在钢琴前。而且再也不跟家长就一首曲子要弹多少遍而讨价还价。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女儿参加了预赛,以并不算太好的成绩进入了决赛。这时,女儿要求买“家具”,但妈妈还是不松口:“现在买可以,但是只能买一套小的,如果想要大的,要等你决赛拿了名次才能买。”女儿想了一会儿,还是决定参加决赛后再买,因为她还是喜欢那套家具全的,不仅有床、衣柜、梳妆台,还有书架和沙发呢!又坚持了一个星期的练习,决赛时,女儿发挥得很好,竟然得了这个组的前几名,意外地得到了3元的奖金。小姑娘第一次用自己的努力“挣”来了钱!全家高兴地到商场,让小女孩自己挑了一套芭比的家具,女儿还用剩下的钱顺便给自己刚出生的小表弟买了一个小玩具。“‘适度不满足’可以让孩子再跳一下,让她在各方面有种动力,当然小时候可以用物质‘诱惑’为主。之后,转为对知识学习的目标,再往后可能就是理想了。”这是这位母亲的体会,她记得看过一个非常典型的教子案例,时刻提醒自己让孩子保持好奇心、有“欲望”的同时,还要保护儿童的梦想。这个案例是:“在很多年前,一个小孩子在院子里玩,妈妈在屋里做饭。饭熟了,妈妈叫孩子回来吃饭,孩子说我要去月亮上玩,妈妈说去吧,别忘了回来吃晚饭。这个小男孩后来真的上了月球,他就是前苏联的加加林。要特别看重孩子的梦想,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产生梦想,让他有动力。”
(责任编辑:zxwq)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在现代社会,恪守“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类”传统婚姻观的人已不多了。全国法院系统受理的离婚案件占全部民事案件的5成以上。对离婚率逐年上升的现象,有人惊叹,谓“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有人则赞许,称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婚姻质量提高的标志。然而,无论是反对还是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