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誓再也不当众出丑了!但是怎么能保证呢?他还不明白羞辱对他意味着什么?难道不是让他越早认识生活中的痛苦越好吗?恰恰相反,孩子总是过早地承受生活中的痛苦。羞辱不是一种反复经历就会产生免疫力的“果实”。不幸的是,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我们无法不遭遇蠢话和恶作剧,更无法使令他尴尬的意外事件远离他。然而,我们可以帮助他,让他有自尊地愈合被羞辱打击的伤口。羞辱会扩散在我们的记忆中,儿时受到的羞辱还隐隐作痛。这羞辱也许是我们3岁时,当着全家人的面,屁股上挨的一巴掌?也许是再大一点,在生日聚会时,我们穿上了最漂亮的裙子,而我们的小伙伴穿着短裤、球鞋,兴高采烈地拿着皮管在花园里浇花,根本不在乎我们的生日?可能我们没有那么好的记性,完全忘记了从我们在摇篮里时就已经有过这种伤心的感觉。心理学家布兰解释道:“羞辱感并不仅仅是觉得自己被嘲弄,自尊心和自豪感受到了伤害,它比这些感觉更强烈、更严重。羞辱是感到自己受到了伤害,被人贬低、瞧不起,在别人眼里自己根本不存在,根本没有自己的位置。如果婴儿不被人重视,没有人把他放在眼里,他同样也会受到羞辱的伤害。”不同婴儿说话,或说话时眼睛根本不看着他;除了日常照料他外,不花时间去抚摸他。一句话,不真正地重视他,不把他当作一个完整的对话者。这就是在浑然不觉中羞辱了婴儿。对婴儿来说,即使他还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受了羞辱,但他经历的这种痛苦并不比大孩子少。专家继续说道:“一个感到自己不被别人重视的婴儿将来会更难建立自我形象,更难获得自尊,更难建造内在的安全感。”要提防无言的羞辱,这种羞辱常常是以忽视孩子或将他排除在外的形式出现的。我们尤其是要保证看护婴儿的水平,让孩子生活在重视他的环境中。“吞下”去的羞辱在校园生活里,我们的孩子很难避免不受到任何羞辱。“去年,我儿子上小学一年级,遭受了他一生中的奇耻大辱!一个小伙伴在校园里脱下了他的短裤。我儿子的屁股露在所有人的面前。老师告诉我说,我儿子脸红得像大红布一样,眼睛流出了泪水,而别的孩子忍不住哈哈大笑。下午,我儿子坚决拒绝上学。他真的受到了致命的伤害。”桑艾尔讲述道。当人们与此类事情保持这必要的距离时,比如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中放映的影片中被人脱掉裤子的场景时,会觉得可笑。但是,这事儿发生在一个6岁男孩身上是很痛苦的,因为,这个年龄是得到“圈子”的尊重、融入“圈子”的关键阶段。当家长的会很为难,第一反应大概是想淡化:“这没什么。小伙伴这样做不是出于恶意,只是开玩笑。”我们本意是想把“严重的事件”转变成高兴的玩笑,淡化它,我们是在忽视和否认该事件对孩子心灵刺伤的强度和广度。布兰提醒道:“应该让受到羞辱的孩子痛快地说出自己的痛苦,而这痛苦应该得到承认,而不该被淡化。如果孩子只能沉默,他会永远地处在受羞辱的境地,心想,无论如何,他可能就是让别人取笑的命,因为连他最亲近的大人都没把他当回事。”此后,如果还会有别的羞辱,不知不觉中,孩子就成了受气包。因此,我们不应该将这件事按住不说,而是让孩子讲出来他是多么的尴尬、委屈和愤怒。这大概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孩子不一定愿意再回忆起那受辱的一刻,不想再讲一遍。但是,如果老师告诉了我们,或者是从同学的起哄中我们知道了发生的事情,我们就不该装聋作哑,而应该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支持,直到他把羞辱“消化”掉。“消化”掉的羞辱鼓励孩子讲出所受的羞辱,他可能非常生气地描述,声称要进行恶毒的报复,他的诅咒肯定过分,但是让他说出来,虽然只是口头说说,但具有非常大的发泄作用。虽然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但表达出来,孩子就会重新拾起自信。然而,孩子表达出的意图,即使是恶意的报复,也不能修复他所受到的伤害。事情不能到此为止,孩子需要我们,需要我们的赞同,需要我们为他恢复名誉。我们可以说:“是的,大家看到了你的屁股,大家笑了。但是,你还是他们的小伙伴,他们愿意同你玩,你很会逗人,玩的点子很多,想像力丰富。”心理分析学家强调说:“受到羞辱的孩子需要被人认可,需要父母表示出对他的重视,需要真正地感到安全,才能经受住这次打击,拿出自卫的武器,善意地以牙还牙。”对,第二天可能会有人起哄:“哦,哦,我们看见你的屁股喽!哦,哦,我们看见你的屁股喽!”我们甚至可以建议孩子针锋相对地说:“那又怎么了?我的屁股漂亮吧?你敢脱下裤子,咱们比比吗?”这样就会封住起哄人的嘴,让他们庆幸自己没有被人扒掉裤子。羞辱他的人比起上面提到的种种羞辱,有的羞辱更令孩子难受,比如,来自自己心中有权威的成年人的羞辱,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伤害。孩子能够承受小伙伴的羞辱,但很难承受老师或父母的羞辱。这两种羞辱的分量是不同的,代表着不同的暗示和不同的评判。在心理分析学家法波尔所著的《儿时的伤害》一书中,专门有一章讲了儿童在“学校里受到的羞辱”。书中讲述了小玛丽的故事。一天,小玛丽向老师自荐为全班同学大声朗读课文。这位教育工作者回答道:“不行,玛丽,你读得太磕磕巴巴,会浪费大家很多的时间。”法波尔分析道:“这些话带着极大的羞辱性,对小玛丽来说是毁灭性的,会使她产生负疚感,会长久地影响她。老师没有善待小玛丽,致使她有一种失败感,她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同这种失败感进行斗争。当然,也有可能小玛丽遇到了别的老师,她们承认她,鼓励她,使她这次遇到的打击仅仅是成长道路上的小石子,而并非肉中之刺。”我们该怎么做?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里遇到这样的羞辱,千万不要避而不谈。布兰建议道:“孩子并不是指望父母说,这个老师疯了。但是要向孩子解释一下说:‘这个老师可能很不幸福,可能正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或者她可能选错了职业。’家长应该明确地对孩子说:‘这个老师说的是错误的。’这样说,会让孩子排除负疚感,让孩子排除‘老师是不可战胜的’、‘老师总是对的’、‘即使老师对她不好也是对的’等想法。”告诉孩子:这位老师同所有人一样,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就像我们做父母的一样。谁也不能保证永远不犯错误。“那天,我总也背不出乘法口诀,爸爸说我是个小笨蛋。看爸爸倒背如流,我想,我真的挺笨的。”8岁的尼古拉说。心理治疗师说:“无论什么样的父母,都可能不由自主地对孩子说过分的话。因为一天的工作很困难,需要排解自己积压了一天的失落;因为想让孩子尝尝自己小时尝过的滋味;因为想让自己的孩子十全十美;因为对孩子的成功抱有极大的希望;因为需要检验一下父母对孩子的绝对权威等等一些理由。“即使你没有意识到这一切,但是你还是能明白,自己超过了界限。因此,必须把话收回来,向孩子道歉,强调说自己不是这么想的,并告诉孩子,你为他做的一切而骄傲。如果需要,也可以开个玩笑,向孩子解释说,有时,火车也可能出轨!”孩子的自尊心犹如珍贵的花瓶,不小心可能会碰坏,有时可能会打碎,但是在每次“事故”后,都要毫不迟疑地去修复,尤其是要避免他受到反复的冲击。
(责任编辑:zxwq)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据权威调查,逻辑性的心理疾病患病率为7.73%;女性总患病率为11.7%。女性心理疾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这是因为女人不仅要承受社会和工作的压力,还要承受来自家庭和公婆等方面的压力。有5种心理疾病最易缠上女人。 癔病 癔病也称歇斯底里,大多由强烈的精神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