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在大家耳熟能详的这首《明日歌》中,“来日方长”的想法只会让人倍加懒惰和拖拉。但是,在台湾《康健》杂志9月刊中,心理专家黄惠如指出,预期中的“明日”越多,人的心态反而会越积极和健康。预期寿命决定心态
今年7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一项对2594位青少年的长期追踪调查显示,15%的认为自己可能早死的孩子更有可能做出一些玩命事情,比如斗殴、企图自杀、发生不安全性行为或物质滥用。
“更长的生命旅程,意味着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和希望,更多生存压力和变数。这迫使人丢弃惰性,保持盛年时的节约资源、周密计划、敢于尝试和勇往直前等优点,行动也更有效和积极。”这项研究的负责人之一桑德森说。“比如学更多技能、做更多储蓄,更注意呵护健康。”
(责任编辑:zxwq)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接吻似乎是每段爱情开始的象征,吻的感觉总是让人感觉生命的甜美。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两人变成夫妻日朝相对后,这种本来充满甜蜜的动作则逐渐减少。据《情爱私语》一书中介绍,柏林大学心理学家拉尔斯-哈根研究发现,婚后人们普遍对接吻的热情减少,持续时间平均由婚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