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发现孩子的口袋里出现了一件神秘的“不明来历物”时,很多人都会大吃一惊,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知道如何正确地处理这样的事情。
咚咚第一次从好朋友果果家带回来一个漂亮的小发卡时,妈妈很高兴,以为是果果送给女儿的礼物;第二次是一个玩具小碗,很显然那是一整套中的一个,妈妈有点惊讶,但也没有多想;第三次当女儿又用围巾包着一个小小的玩具娃娃回家时,咚咚妈妈才猛然意识到,原来那些都不是礼物,而是女儿从果果家“顺”回来的。于是她带着女儿来到果果家,把东西送还并要求女儿正式道歉。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阴影却并没有从咚咚妈妈的心里消失,难道自己的女儿才五岁,就变成了一个小偷吗?自己的教育在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这是孩子们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比如一个一岁多的孩子看到别人的玩具很好玩,可能就会拿过来带走,因为他还分不清自己的和别人的东西有什么区别,他们的哲学是“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一个五岁的孩子正处在学习社会交往方式和树立道德观念的时期,虽然很多时间他们心里清楚不能随意拿取别人的物品,但有时却很难控制心里的冲动,因为物质的诱惑确实很大。同时,当他们理智上知道规则时,并不一定能把规则转化为内心的秩序,这也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学会的社会准则。
偷窃的小理由
1、 建立自己的秘密:五六岁的孩子在自我意识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不太满足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完全受到爸爸妈妈的掌控,于是想自己保有一个秘密,而当他们选择了不恰当的方式时,不良行为可能就会出现。从朋友家里偷一件小东西,计划、实施和完成这种“挑战”有时会让他们费些心机,不像三岁的孩子可能只是一秒钟的冲动。
2、攀比心理:别小瞧了五六岁的孩子,当看到和他要好的朋友都拥有某件玩具而他没有时,心里也会不好受。再一点,各种形式的商业广告的鼓噪也不可小视,拥有新潮玩具似乎是生活的必需, “偷”这种看起来简单和直接的方式,能够让孩子成为潮流中的一员。
正确处理孩子的偶然一次偷窃行为
当我们发现自己心中的小天使居然偷拿了商店的零食时,往往会感到惊讶、愤怒和受挫,但大可不必认为天塌下来了,孩子也不必就此打上“坏孩子”的烙印,而我们也并不能被定性为“糟糕”的父母。偷当然不对,但对待这“突发事件”却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我们只是让孩子感到羞耻和惭愧,他可能得到一个错误信息是:不能偷东西,因为会被抓住。
恰当的方式应该是借此告诉孩子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让他树立正确的观念。就从商店偷东西这种情况来说,我们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向他解释:“不付钱就拿东西是不对的,你必须放回去并道歉。”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比较,对他说“你看某某就不会偷”,而只要把正确的价值观传输给他就行了。
我们虽然知道这种行为很常见,但必须让孩子知道这是错误的,以后不再做。像咚咚妈妈碰到的这种情况,她可以对咚咚说:“你拿了果果的东西而没有告诉她这是一种小偷的行为,我们必须马上还给她。”而不要说:“我会告诉果果的妈妈你不小心把果果的玩具带回来了。”很显然,这样就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当我们发现孩子的书包或口袋里多了一样东西而怀疑他拿了别人的物品时,先站在中立的角度问一问:“我很想知道这是哪来的。”如果他说不知道,再给他一次坦白的机会:“我知道你从家里走的时候并没有这个东西。”即使你确定孩子拿了不该拿的东西,也不要审问他,因为这可能会让他撒谎以维护颜面。简单地指出来:“我知道你拿了玩具娃娃。”并且让他知道你理解他的感受:“我们见到喜欢的东西时都想要,但私自拿走是不对的。”然后带着他把物品还回去,如果孩子羞于启齿,你可以代他道歉,向对方说明:“他已经知道自己错了。”
孩子们偷拿东西很多情况下是一时冲动,所以了解他们的感受很重要,也许他遇到了麻烦,也许是别人向他要。我们还应该帮助孩子找到对付冲动的一种正确方法,比如告诉他:“你可以借或者问爸爸妈妈是否可以给你买。”即使你们不会买给他,告诉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爸爸妈妈也会大大减少偷窃的危险。
需要警惕的情况
通常,一个正常的孩子出现了偷窃行为,是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特别是当家庭出现重大变化时,比如搬了新家、添了新成员,或者父母离婚了、有人生了重病等等。孩子出现偷窃的现象似乎就在告诉我们:“还记得我吗?”当你意识到这一点后,可以告诉孩子:“我现在确实很忙,当你伤心的时候就去拿别人的东西让我很担心,我会用更多的时间陪伴你,你也帮助妈妈度过难关好吗?”
如果偷窃现象同时伴随着欺骗和其他不良行为,或者孩子是为了用偷来的东西收买人心,就要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必要的话,最好寻求一些专家的帮助。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1、赞美行为而非个人。 举例来说,如果对方是厨师,千万不要说:“你真是了不起的厨师。”他心里知道有更多厨师比他还优秀。但如果你告诉他,你一星期有一半的时间会到他的餐厅吃饭,这就是非常高明的恭维。 2、通过第三者表达赞美。 如果对方是经由他人间接…